消费者|算法推荐,是如何"杀死"新消费的?

消费者|算法推荐,是如何"杀死"新消费的?
文章插图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DU财经(ID:yiducaijing2021),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新消费还是得靠算法活着。”
在算法推荐传出将被监管后,一位新消费品牌的产品经理这样感叹。
不久前,网信办拟推出重磅新规,对算法推荐服务进行强监管,未来平台有两个选择,第一,提供非算法的推荐;第二,让用户可以关闭算法推荐或者删除在平台上的标签。
拟实行的新规确实对大数据杀熟、用算法控制榜单、保护个人隐私有利,但是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未来靴子一旦落地,对品牌营销将是一场颠覆。
曾经新品牌打出名头的三板斧是:
先找KOL、KOC在小红书投放5000篇种草文;
在知乎发布2000篇问答行业文科普文;
找头部主播薇娅、李佳琦带货,然后中腰部主播全网铺渠道。
在这种模式中,第一步,寻找KOL、KOC回收结果中最重要的就是算法的推荐和抓取,才能确定第二步投行业科普时主打哪个方向,所以算法可以称得上是新消费的“营销之根”。
如果不走这三板斧,很多公司的品牌力塑造,还是依靠AI的学习分析和算法能力,只不过是自建或者外购一套分析模型,对消费者评价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挖掘出用户真实诉求和观点,还是要依靠算法对于用户行为的抓取。
有一个已经成为独角兽的零售品牌在公开场合表示过,他们采取在投放时和平台(例如头条、腾讯广告、微博)的算法做精准用户匹配的方法,使得获客成本也降低了30%,整个新客转化率提高了112%。除此之外,他们自己的业务体系特色就是前置仓服务,其中的采购预测、销售预测等都是靠算法反推的,如果没有平台给予的算法支持,不仅是营销,做新零售的整体思路都要进行更改。
所以一位品牌PR忧心忡忡的向壹DU财经表示,“失去了算法推荐,我们之前的布局都没了,收集的数据也没法继续去预测销量反馈生产端了。”
【 消费者|算法推荐,是如何"杀死"新消费的?】为了不被平台掐住流量命脉,也为了规避算法的要求,许多新品牌也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例如完美日记等品牌,早已开始建立了DTC(direct to consumer)体系。
不久前在逸仙电商的Q2财报显示,除了Q2总净收入同比增长53.5%,最大的亮点就是2021年第二季度DTC客户的数量增幅为13.3%,相较于每个DTC客户的平均净收入增长了17.6%。消费者|算法推荐,是如何"杀死"新消费的?
文章插图

从营销上来说,DTC模式和投广告最大的不同是,通过构建新的私域渠道,解决营销成本高的问题。办法就是重互动、重线下,既然卖的都是实物,那就可以“半脱离”平台,通过社群、门店体验,直接触达消费者,通过沟通建立信任。这个过程中没有KOL赚广告费,也不用给平台抽成,所以营销成本节省了很多。
还有些品牌摸索出不依靠网络平台的营销方式——进军梯媒、地铁、小区底商、新零售连锁店。
民以食为天,吃喝是新消费品牌中的绝对大赛道,所以品牌在未来淡化算法推荐的时代,也要把握住消费者消费决策前的最后一站。对于食品饮料赛道来说,可能就是小区广告栏、小区电梯、写字楼电梯,出地铁时看到的广告,进小区时看到的底商。这就让营销又回到了一开始的直销模式、再到会员制、再到体验制。
有人质疑,这还是什么新消费,不是又回去了?
其实在厘清算法和销售的关系这一点上,品牌需要参考算法带来数据,提高效率弄清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借助着算法推荐烧钱广告、带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