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算法推荐,是如何"杀死"新消费的?( 二 )


这次,产品经理的春天又回来了。
之前有一个论调,说“消费者是算法的奴隶”,其实不然,产品经理才真的是“算法的奴隶”。想一想,算法至今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在没有算法的时代,当时的“新品牌们”是如何打下江山的?
某著名科技新消费品牌的产品经理对壹DU财经表示,十年前他入行的时候,是去跑市场,做调研,蹲超市、电器城,买来产品用,亲身来体验,很重视后端维修的数据。
但现在入行的年轻人,不用跑市场、不用去售后,每天就做一件事儿,看销售数据,然后负责给设计(此处的设计为工业设计人员,例如设计个XXX产品的外壳,让XXX产品更复合人体工程学)提需求。
该产品经理质疑到:“你说这脱离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提的建议能靠谱吗?”
另外,该产品经理还给壹DU财经举了个“算法杀死新消费品牌”十分有代表性的例子,有同行送给他一个风很大的新消费品牌的筋膜枪,没用几天坏了,他就想联系一下售后反映这个问题。结果售后反馈:“我们这没有报修,您的筋膜枪坏了,提供下单的单号,我们给您换个新的。”
消费者|算法推荐,是如何"杀死"新消费的?
文章插图

这位产品经理分析道:“是不是听起来是不是很好、很负责?让消费者一键下单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这种品牌长不了,只负责换不负责修,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根本不知道消费者的问题在哪,更不知道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就不知道下一次他们的需求在哪。
所以只能跟风赚快钱,今天这个品类风大,他们找个代工厂贴牌去做,明天那个品类风大,他们再找个网红去推,其实最后这个产品成了过往云烟,放在消费者家里吃灰。而且对于B端的采购、售后没有专门的解决渠道,基本上不会有太深的护城河。”
其实这样分析也不无道理,农夫山泉的钟晱晱是新消费产品经理们崇拜的“新消费之神”,因为他的许多看法和产品设计思路相当超前,例如十多年前就推出无糖饮料、根据消费者行为做爆款营销等,当时可没有算法加持,钟晱晱都是在市场中跑下来的经验。
对于新消费品牌的产品经理,需要“睁眼看世界”,要去线下体会、感受食品饮料赛道需要健康化、功能性、新型方便食品;美妆个护赛道需要功能性护肤(“既要看成分,又要看功效”)、线下集合店;服装鞋包赛道需要无尺码/无性别产品和小众服饰以及供应链升级;母婴赛道诉求高端奶粉突围、渠道线上化以及小童市场精细化…….。
说到底,新消费品牌崛起的基础还是在于得摸清供需关系,算法的助力很容易产生短期奇迹,问题是通过算法造出的销量,可以获得长青之道吗?如果不行,那么算法带来的就是一波快钱而已,新消费品牌还是要找新的立身之本。
对于监管,品牌们也不能“杞人忧天”,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关于算法推荐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法律法规的落地实施,全面“动刀”,互联网上的内容生态、流量模型将迎来巨变。
目前算法已经渗透到了新消费品牌的方方面面,未来监管的靴子落地,这并不意味着监管层将对算法实施一刀切式的熔断管理。
所以未来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算法、以合理的方式使用算法。监管层面肯定会支持将“无序”的算法杀熟,变成“有序”的信息普惠,例如抖音推出的兴趣电商,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于消费者偏好“有序”的信息普惠。
20世纪是快消品牌的世纪,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消费品牌。21世纪是新消费的世纪,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如果品牌的根基不扎实,依然过度沉迷于算法的玩法,触碰到的就不是每个真实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