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美投港”冲刺IPO,喜马拉雅想好如何流量变现了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互联网流量就是宝藏 , 但音频平台的流量却难称得上是金矿 。
9月13日 , 赴美上市戛然而止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控股(以下简称“喜马拉雅”) , 转而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
对于已历经9轮融资的喜马拉雅来说 , 上市进程虽有波折 , 但终究还是来到了冲刺阶段;从监管环境变化的角度来看 , 放弃美股转投港股 , 应该算是个顺理成章的抉择 。
透过最新的招股说明书 , 我们看到 , 喜马拉雅的龙头优势依旧 。 但不论去哪儿 , 喜马拉雅自身面临的困境却始终都在——流量变现这个根本问题 , 似乎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
文章图片
在线音频赛道的盈利方向还是个谜
单看营收 , 喜马拉雅的增长还是很不错的 。 招股书显示 , 2021年上半年 , 喜马拉雅营业收入为25.1亿元 , 同比增长了55.5% 。
但利润指标上 , 2021年上半年 , 喜马拉雅亏损3.23亿元 , 让人不免担心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62亿 , 其中 , 移动互联网端的月活跃用户数为1.022亿 , 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的平均月活用户数为1.131亿 。 用户数据方面 , 喜马拉雅仍是毫无争议的行业第一 。
目前 , 用户订阅付费和广告是喜马拉雅的主要收入模式 , 占营业收入的80% 。 在2021年上半年25.1亿的营收中 , 订阅付费贡献了13.7亿元 , 占比54.6% , 广告收入6亿元 , 占比24.5% 。
可以看到 , 用户订阅付费占了营收的大头 , 优质内容也就成为了喜马拉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
这一点在营业成本中表现的很明显 。
营业成本一直是喜马拉雅最大的成本开支 , 占总支出的50%以上 。 而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内容创作者的收入分成和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 。
据消金界的了解 , 对于头部的内容创作者 , 喜马拉雅还是非常“大方的” 。 2020年 , 喜马拉雅支付给内容创作者和签约方的收入分成为12.93亿 , 占营收的32% , 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为2.55亿 , 占营收比例的6.3% 。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 , 在线音频赛道上 , 喜马拉雅还在“深挖护城河”的阶段 , 对内容的投入肯定会居高不下 。
但居高不下的投入何时是个头?平台不能一直赔钱赚吆喝 。
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 , 盈利业务并不是最迫切的问题 , 但喜马拉雅至少也要让投资人看到盈利的潜力 。
这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 , 喜马拉雅看重的物联网与开放平台端的月活用户数 , 已经超过了移动互联网端的月活用户数 , 这是可喜的;但是喜马拉雅承认 , 目前尚未通过物联网和开放平台的月活用户产生显著收入 。
1.131亿的月活用户 , 却仍然没有产生显著收入 , 不得不让人生疑 , 喜马拉雅在流量获取的方向上是否走对了路子?这条路子上的流理变现是不是更加困难?
结合喜马拉雅的业务结构与数据 , 我们可以看到 , 在线音频赛道的盈利方向 , 看来还需要持续探索 。
文章图片
音频流量是金融产品的菜吗?
前面我们提到 , 除了用户订阅付费之外 , 广告是喜马拉雅最大收入来源 , 根据招股书 , 2020年 , 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26.3% 。 2021年上半年广告占营收的24.5% , 虽然但从数据上看 , 略微有点下降 , 但喜马拉雅仍在力图扩大广告收入占比 。
- 苹果|库克压力确实大,在众多国产厂家对标下,iPhone13迎来“真香价”!
- 京东正式上线“年礼无忧”服务
- 央视公开“支持”倪光南?柳传志该醒悟了
- 小米 11 Ultra 内测 NFC“读写勿扰”与“解锁后使用”功能
- 造车|苹果造车一波三折,缺了一家“富士康”
-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
- iPhone|iphone14价格被曝!“胶囊”挖孔屏+三星4nm芯片,售价或5999起
- 36氪5G创新日报0112|福建省首个“5G+VR”英模会客厅正式上线;齐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5G+ 5g
- 物联网|据说,物联网也可以称之为“一张想想的网络”,物联网世界是梦
- 微信上线“语音暂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