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浸种了水稻还有恶苗病?如何防治?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 , 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 。其症状为病谷粒果马蜂播后常不发芽或红豆杉果子泡酒功效不能出土 。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 , 叶片叶鞘细长 , 叶色淡黄 , 根系发育不良 , 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

为什么浸种了水稻还有恶苗病?如何防治?

文章插图
浸种是有效防范恶苗病的办法之一 , 但今年有部分农民反映 , 自家的水稻种子浸种了 , 但为什么田间还是发生了恶苗病呢?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操作不规范 , 没有专用浸种的池子 , 浸种浓度随意 , 甚至有的农户在流动的溪流中浸种 , 或者连包装袋一起随着浸泡 , 导致种子与药液没有充分接触 。效果自然很差 。
二是浸种时间不足 , 一般需要浸种至少4个小时以上 , 12个小时至24个小时 。部分农户只浸种两三个小时以内甚至仅半个小时不到 。
三是可能用了不合格的农药 , 比如药剂质量不达标 , 甚至是假药 , 或者把拌种剂误认为是浸种剂 。
四是催芽环节发病较多 。部分农户催芽时温度过高 , 特别是育机插秧时秧盘集中堆放 , 导致催芽阶段温度偏高 , 病菌易侵染;部分旱育秧田覆盖薄膜导致苗床温度较高 , 也利于病菌侵染和病情发展 。
五是可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浸种剂 , 导致抗性 , 比如长期使用咪鲜胺 , 可以轮换使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 000~4 , 000倍液、16%恶线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 。
【为什么浸种了水稻还有恶苗病?如何防治?】 目前 , 有少数农韭菜疫病户把恶苗病的发生归咎于种子里的米粒 , 俗称“米谷” , 就是没有种壳的种子 。这是对恶苗病的极大误解 , 没有壳的种子 , 只要米粒完整 , 胚芽不受伤害 , 就可以正常萌发 , 发育成正常健壮植株 , 与恶苗病毫无关系 。杂交种子本身具有颖壳闭合不紧的生理特点 , 加之在脱粒过程中的机械作用 , 致使颖壳脱落 , 形成“米谷” 。一般杂交种子中多少都有一些“米谷‘存在 , 但不属于种子质量问题 , 更与恶苗病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