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上海科技期刊“隐形冠军”频现意味着什么

■采访人员 许琦敏
据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2022期刊引证报告(JCR) , “上海出品”的科技期刊《分子植物》《电化学能源评论》《海洋工程与科学(英文)》《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的影响因子在各自领域内拔得头筹 。 这表明 , 历经多年耕耘积淀 , 上海科技期刊在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 。
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 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 在学科细分领域内坐上全球科技期刊的“头把交椅” , 其学术影响力比单纯的影响因子数值提升更具说服力 。
这些期刊界的“隐形冠军”是如何炼成的?“冲顶”之后如何“保顶”?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做期刊的百年老店”已成为他们的共同志向——科技期刊在“走出去”之后 , “走上去”“走进去”将是更高追求 。
抓住学科发展历史机遇 , “冲顶”只是前进中的一步
连续五年位居植物科学研究类期刊全球第二之后 , 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分子植物》 , 今年以21.949的影响因子跃居全球第一 。
“冲顶虽有些意外 , 但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 ”《分子植物》常务副主编崔晓峰表示 , 科学不断前进 , 为科学服务的科技期刊也可能“不进则退” , “只要稍有懈怠 , 我们的排名就有可能下跌 , 因而整个团队这几年都在兢兢业业不断努力” 。
在崔晓峰看来 , “冲顶”之后如 何“保顶” , 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 从全球植物学发展态势来看 , 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 , 正在形成欧美之外的又一个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 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 , 除了积极争取领域内重大成果的首发权 , 《分子植物》编辑团队还主动出击 , 努力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
就在6月底 , 《分子植物》首次启动了植物科学领域“科研新星”的全球申报遴选活动 , 为领域内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支持 。 尽管受疫情影响 , 编辑部还是收到了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130多份申请 。 “我们希望 , 通过与全球高水平年轻学者的共同成长 , 成就期刊的新高度 。 ”
与《分子植物》的日积跬步不同 , 上海大学期刊社主办的《电化学能源评论》去年首获影响因子 , 就冲上了全球电化学领域期刊的第一名 , 今年再次以32.804的高分蝉联冠军 。
该杂志主编——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张久俊告诉采访人员 , 立足新兴交叉学科 , 《电化学能源评论》创刊后迅速成为国内外电化学能源行业科学家关注的重要平台 , 贯穿起新能源技术“刊学研产”的全链条 , 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持的同时 , 发出中国新能源研究的“最强音” 。
【科技期刊|上海科技期刊“隐形冠军”频现意味着什么】连续两年的“全球第一” , 在张久俊看来 , 尚不足以沾沾自喜 , “行稳才能致远 , 打造世界一流学术出版平台 , 真正在一个领域内建立起话语权 , 还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断努力与攀登” 。 为此 , 期刊编辑部还在不断提升编校质量、出版规模以及服务学术创新的能力 , 并配合多元化、国际化传播 , 提升《电化学能源评论》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
理性看待“第一” , 扎实为功不失科学家心中的“第一”
“推动期刊走向全球学科领域‘塔尖’ , 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构建学术话语权、打造学术研究策源地的基础 , 亦是高影响力期刊更为高远的目标 。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钠认为 , 科技期刊肩负着促进科技交流和社会进步的重任 , 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 学术期刊只有在学科领域扎实为功 , 才能被更多学者信任、阅读和传播 , 成为公认的知识创新的推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