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区块链+隐私计算,告别个人信息的‘裸奔’时代?( 五 )


如果大家都是比较可信的,比如在政府的几个部门之间协作,一般不会作弊,但如果在一个完全开放的一个环境中,一旦大家对结果有疑问的时候,需要去追溯当时的参与方,区块链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好的这种技术,可以进行追溯。比如多方计算本身,区块链就是一个多方行为,这个特征也非常符合,还有就是数据目录的追溯等等,所以在这几个地方两种技术的结合都比较好。
但是不是说有隐私计算必须要有区块链技术,或者有区块链必须要有隐私计算技术,目前来看着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只是说两者的结合,增强了互信任。
翼方健数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曹华 :隐私计算实际上是需要去解决数据处理的全链条,包括数据的收集、清洗、整合、使用建模、以及分享等等,这里面的很多环节都是需要隐私计算来一步步去提供解决方案。区块链实际上会是这里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区块链会记录数据的使用,保证数据不被篡改,以及可以追溯,这点非常重要。两者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冲量在线产品总经理周岳骞:前面我们讲了很多隐私计算,它本质上就是一个「黑盒」,虽然看不到数据,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样虽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但同时产生了一个问题,对运算的结果不信任。那么区块链就是通过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的方式来解决多个不同协作方之间的互信,这也就是隐私计算与区块链的关系最通俗的说法。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区块链其实还能够协助隐私计算解决一些周边的问题,比如,数据写作过程中的一致性的问题,在没有中心节点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分布式的方式达成共识,这也是区块链能够解决隐私计算落地过程中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技术路线,但这两者在应用场景当中一定是紧密结合的,所以未来这两者应该是在技术上融合,但是在场景当中紧密绑定,可能会有不同的服务商或者不同的技术路线来实现这两者,但是他们会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接口来互相调用,互相协作来完成
最终整个多方数据协作的这样一个场景的落地。
四、隐私计算应用场景
火星财经西娅:隐私计算当前应用的主要行业和场景有哪些?
微众银行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负责人李辉忠:近两年隐私计算的概念虽然很火,但是还处于相对的早期阶段,在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
关于隐私计算的应用场景还是围绕数据的这个去讲。互联网时代数据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个数据产生场景是,个人和机构之间现在会有数据往来。我们个人在享受机构提供的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数据不断地流向机构,同时在使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的在产生新的数据。
第二个数据产生场景是,随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从从信息化的时代迈向了智能化的时代,但很多产品服务能力需要多个机构之间相互协作。比如普惠金融或者智慧城市,不是某一家公司就能够支撑这件事,再比如数据新基建提出来的场景,都是需要大量的机构参与进来,他们场景覆盖的行业也是非常广。所以,机构和机构之间的数据流动就是第二个大的场景。
整体上,数据的隐私或者数据的流动其实是有一个双循环的,就是个人和机构之间的一个循环,然后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循环,这两个双循环推动了整个数据的产业的发展,所以隐私计算必然也绕不开这个双循环。所以,隐私计算就是如何支撑这两个循环里面的应用场景。
从个人和机构的应用场景看,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法规要求收集用户数据的时候必须经过用户授权是,好比上面黄老师举的那个吃烤鸭的例子,就是你在没有经过我授权的情况下,不能把我全聚德享受服务过程中留下的信息直分享给其他的机构。现在很多的APP只有一个授权按钮,也就是不同意的话,不可以享受服务,同意的话,会收集你的全部信息,其实是很不合理的,而应该是得到授权的才可以使用,所以说,选择性授权情况下的最小使用,这种场景可能是隐私计算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