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本质和光与介质相互作用规律及决定光速的主因分析与研究( 三 )


从入射光到次生光需要消耗半个周期的时间可知:介质单位长度内再生光次数越多(密度越大或单位长度内的原子和分子数量越多) , 则光速就会越低 。 同时 , 入射光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 入射光同时极化的原子和分子数量就少 , 单位长度内再生次数就会越多 , 光速也会越低 。 当把真空视为0密度的介质时 , 则真空中的光是不会再生的 , 其速度就是相对产生它的光源速度恒定的光速 。 但相对光源运动的观测者依然会测量到与其相对光源运动状态有关的、不同的光速的 。
总之 , 光速由光源/次生光源的运动状态及介质性质决定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 。
三、目前对光的本质共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光的本质和光与介质相互作用规律及决定光速的主因分析与研究
文章图片
目前人们认为光既是电磁波 , 也是光子 , 还具有波粒二相性 。 但要用这些主流认可的观点来同时解释与光有关的物理现象与实验结果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 。 如:无法同时解释上图六中光与介质相互作用规律中存在的各类现象:衍射光为什么存在干涉条纹、衍射光和绕射光的强度为什么远小于直射光等 。 在此只挑选几个代表性问题作些论述:
1、用电磁波或光子说均无法解释衍射光强度变化规律
1.1、电磁波说无法解释衍射光强度变化规律
如果光真的是电磁波 , 则通过单缝后应该向缝隙两侧均匀扩散 , 其强度从直射光强度随衍射角增大不断逐渐变弱 。 不应该出现强度突变 , 更不应该出现强度波浪式变化 。
1.2、光子说无法解释衍射光强度变化规律
如果光具有粒子特性 , 则遇到单缝边缘会发生反射和散射 , 但反射和散射方向仅限反射面正侧 , 不可能出现大于90度角的反射和散射 。 因此 , 即使是两条平行的单缝边缘反射光子 , 也不会出现相互干涉现象而形成干涉条纹 。
2、用光子说无法解释介质界面光速突变和均匀介质内部光速不变现象
如果光本身是具有与其频率成正比动能和动量的光子 , 则光子在介质界面处的运动速度最多只能突减而不能突升 。 但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 , 光速在界面处的速度均是突升的 。 这不符合粒子具有的特性 。
如果光子在界面处会被介质大幅度地改变运动速度 , 那么进入介质内部后应该也会被介质不断地降低或提升速度 , 但在均匀介质内部的光速是不变的 。 这也是光子说无法解释的 。
3、用电磁波说和光子说均无法解释平整度相同的平面反射光强度与频率的变化现象
不同材质的平面反射光的强度和频率的变化司空见惯 , 但是用电磁波说和光子说都无法解释 。 如果说光是电磁波或光子 , 平整度相同的平面反射回来的光的强度与频率应该基本相同 。 不应该出现反射光强度与频率的巨变现象 。 但客观事实是:不同材料相同平整度的平面的反射光强度和频率变化巨大 。 如:镜面几乎可以认为是全反射 , 强度与频率与入射光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 但黑色材质的平面反射光强度就十分微弱 。 而不同金属表面的反射光不仅强度差异很大 , 主频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 而用反射/散射光是由入射光极化介质表面原子产生的次生光就可轻松解释:不同板材表面上的原子因空间位置和排列方式不同、被极化的时刻不同 , 它们形成的次生光叠加后的结果当然不同 。 这就出现了反射和散射光的强度和频率与入射光、反射面平整度关系不大 , 而与反射平面的介质性质关系巨大的现象 。
4、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存在的缺陷证明光不具有粒子性和动能与动量
用携带与其频率成正比动能和动量的光子解释光电效应虽然被广泛认定为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证据 。 但它存在严重的缺陷:高于一定频率的光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 如X射线和γ射线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 这明显违背光子论应具备的特性 。 而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周期存在一定的范围 , 只有处于该范围内的光才能利用同步加速使部分相位与频率合适的电子被加速到逃逸速度而成为光电子并产生光电效应来解释会更加完美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