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乐视沉迷自黑,当当全靠碰瓷( 二 )


以视频业务起家的乐视 , 已经在“自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去年春节 , 在各大头部APP纷纷推出瓜分现金的活动时 , 囊中羞涩的乐视却在软件图标上打出“欠122亿”的标语 , 意外火出了圈 。

在尝到甜头之后 , 乐视更是完全放飞自我 。 在图标上又打出了“老板造车美利坚”、“分不起”的等字样 。
今年在线视频行业的几大头部平台纷纷调高了会员价格 , 也让乐视成功刷了一波存在感 , 乐视视频主动在网络上贴出声明 , 宣布乐视视频会员不涨价 , 并称自己“有自知之明”、“没有资格涨价” 。
值得一提的是 , 乐视的种种自黑行径 , 倒也能真的为产品带来增量 , 比如去年“欠122亿”的logo标语走红之后 , 乐视视频App下载量有了接近20%的涨幅 。
相比较乐视 , 想要在图书领域继续有所作为的当当 , 也在积极靠着“碰瓷营销”吸引热度 , 有的时候 , 甚至连自家的创始人都不放过 。
早在2018年 ,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在点评刘强东明州事件时引发巨大争议 , 当当网随即用官微发声谴责 , 但这封谴责声明的最后 , 当当还是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双旦营销”打了一波广告 。
到了2020年 。 当当网的两位创始人又因为抢夺公章闹上了热搜 , “庆渝年”引发无数吃瓜网友围观 , 而当当网随即推出了“满100减50”的活动 , 还在站内上线了“从摔杯到抢章”的专题页面 , 向用户推荐婚姻、两性关系、公司经营等方面的书籍 。

但随着李国庆的彻底出走 , 当当似乎失去了一大流量支柱 , 直到最近蹭上华为陈春花事件的热度 , 才在市场上又找回了些许存在感 。
3
热度终究会过去
从很多维度来说 , 乐视和当当都有些同病相怜的味道 , 同样的高开低走 , 同样的困境求生 , 发展至今 , 已经没有大树能够依靠 , 更加指望不上创始人 。
但从两家公司近几年的表现来看 , 乐视所展现出来的坚定和韧性还是要强于当当不少 。
首先在经营层面 , 在贾跃亭远走美国之后 , 乐视在品牌声誉几乎崩塌殆尽的情况下 , 依然在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机会 , 从挽救视频业务基本盘 , 到尝试智能硬件产品 , 每一年似乎都在做着改变与创新 。
这样的坚守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 去年年底 , 乐视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透露 , 在不考虑历史债务的情况下 , 已经实现全年经营利润和现金流的双平衡 。
而反观当当 , 或许是两位夫妻创始人闹掰的影响实在太大 , 近两年在市场上始终未能再有亮眼表现 , 尤其在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风口来临之时 , 更是遗憾地失之交臂 。
公开资料显示 , 在2020年之前 , 当当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盈利 , 虽然市场占有率持续走低 , 但能够持续保持正向现金流 , 对于如今的互联网平台已是不易 。
但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 , 传统图书类目的线上销售逻辑也正在发生转变 , 在抖音、快手 , 甚至于视频号上 , 图书产品都是销量较好的类目 。
一个很直观的数据显示 , 在2021年书博会期间 , 现场零售销售额为2600余万元 , 但线上直播售书却达到了1.5亿元 。
其实作为深耕图书行业多年的老玩家 , 当当本有机会和这些短视频平台合作 , 探索更多的商业机会 , 但尴尬的硬蹭热度 , 却让当当和平台的关系突然变得微妙起来 。
在这一点上 , 乐视倒显得开放许多 , 今年6月30日 , 乐视视频与快手官宣二创合作 , 在这一合作框架下 , 快手创作者可以对乐视视频独家自制版权作品进行剪辑及二次创作 , 并发布在快手平台内 , 而乐视视频则通过接入快手小程序平台 , 借助小程序的功能实现会员拉升及内容变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