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沙漠化”,社交小败局

编辑导读:说到微博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到“绿洲”有些人可能会不知道。尽管背靠大厂,绿洲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大把资金涌入社交赛道,大厂社交更是屡败屡战。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绿洲“沙漠化”,社交小败局
文章插图
社交产品死亡图谱又添一员。
6月30日,“腾讯朋友”APP(前身“朋友网”,原名“QQ校友”)关闭服务器,正式停止运营。这个曾经号称“中国最大的真实社交平台”,历经十余年沉浮,最终尘埃落定。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腾讯朋友第一次关停了。两次关停都少有人问津,足以证明这是一款存在感极低的产品。
过去几年,围绕社交的投资与创业从未间断,只是大多短命,无功而返。其中除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初创者,也不乏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
微博的“绿洲”、百度的“听筒”、网易的“声波”、阿里的“Real如我”、京东的“梨涡”、腾讯的“猫呼”……这些产品虽背靠大厂,但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大把资金涌入社交赛道,大厂社交更是屡败屡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至今,已有150余款社交产品问世,花式围猎着社交需求仍未饱和的用户。投资人明争暗斗,希望押中新的社交杀手锏。
但终归是,铁打的QQ、微信,流水的社交新贵。
一、进击的绿洲绿洲,已经被视若无物太久了。
只有在刷明星微博的时候,看到其中夹杂的从绿洲同步至微博的动态,才会泛起星星点点的波澜,原来绿洲还活着。
2019年9月2日,在小红书因“虚假笔记”、“销售假货”等问题下架整改的窗口期,微博上线了绿洲。从产品形态上看,这是一款对标国外ins,国内小红书的图文社交平台,不仅UI设计、功能架构、瀑布流布局和小红书有如孪生,就连Slogan也与小红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彼时的绿洲,更像是一个为了赶在小红书成功“渡劫”前取而代之,争夺种草社区第一把交椅,而匆忙上线的粗糙半成品。毕竟,行业中崛起新品牌的机会窗口稍纵即逝。
绿洲“沙漠化”,社交小败局
文章插图
绿洲用户吐槽
绿洲“沙漠化”,社交小败局
文章插图
上架2天,就因陷入Logo抄袭风波而下架
理论上,微博完全具备再造一个小红书的客观条件,推出的时间也相当有利。只要有了流量,绿洲完全可以复制小红书的种草能力,后期再整合进背后阿里的电商,商业化水到渠成。
但两年过去,时间已经给出答案,绿洲并没有做好“小红书”。不只是因为连小红书都做不好自己,更因为两者的起点有着本质的差异。当然,也存在“先发优势”的问题。
小红书最初就是靠种子用户自发分享购物笔记起家的,而后逐渐把疆域扩张至涵盖一切“美好生活方式”的分享型社区,并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社区文化。
但绿洲的逻辑是,以社交之名先把微博的流量导入进来,然后再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容生态。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先有用户还是先有内容。
硅谷风投巨擎,A16Z的创始人曾给出一个经验解法:“为工具而来,因网络而留(Come for the tool, Stay for the network)”。社交网络的搭建,需要一个冷启动过程,产品本身首先必须能够满足一种基本效用。在这一点上,初期的绿洲,基本与微博别无二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图片版微博”。
“清爽社交圈”,是绿洲自我差异化的旗帜。
大概微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时间线已经被广告和营销号侵占得体无完肤,饭圈乱象丛生,中心化的流量格局日趋固化,社交属性日渐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