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本|上网本(netbook)为什么失败了?( 二 )


那么存储需求能不能降低呢?或许可以 , 但这其实本质上只是某种恶性竞争的思路 。 因为 , 客户端降低存储量的代价是增加下载量 , 而客户端增加下载意味着服务器端增加上传 。 一千万客户每个人减少10G的存储 , 就得增加10G的下载流量 , 乘以一千万用户就意味着服务器端增加一亿GB的上传流量 。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 , 让客户端变瘦的代价是对服务器端的极高要求 , 这将直接把中小互联网企业干死 , 归根结底还是性能问题 。
现在除了大家提到的 iPad , 还有安卓平板 , 已经可以解决这些需求了 , 而且更便携 , 如今很多轻薄本 , 除便携外 , 性能也都不错 , 你也可以说轻薄本是上网本的延伸 , 只是价格贵一些 。
因此 , 上网本是一个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概念 , 只适合巨无霸型的互联网企业推广自家服务使用 , 对于普通中小互联网企业 , 以及广大消费者来说 , 并不是一个体验好的方案 。
三、上网本失败 , 在于它的设计思路 , 是笔记本下沉 , 而不是移动设备上升
面对纷繁复杂与用户需求快速迭代的当下 , 拿下沉市场做产品不是不可以 , 但前提是要有下沉市场 , 而不是现有市场的低端化 。

试想下 , 笔记本缩水成上网本 , 一点好处也没沾 , 坏处沾满了 , 啥啥干不成 , 白浪费钱 。 iPad当年之所以爆炸性成功 , 其实就是乔布斯当年看准了这个下沉市场 , 并且提出了正确的设计思路:从移动端升级 , 而不是笔记本降级 。
客户端下沉市场 , 核心思路其实是用户有上网、看剧、发邮件等轻数码需求 , 手机负担不了 , 但买个全套笔记本又太折腾 。 在移动端和桌面端之间 , 有一个明显的真空 。
注意这个真空并不是价格区间的真空 , 而是需求真空 。 所以单纯靠砍价缩水没有用 。 不想买的人根本不会买 , 买不起的人根本就不用电脑 , 只能忽悠些尝鲜的人或根本不懂电脑的人 。 这些用户榨干了 , 就没的发展了 。 可是 , 需求是持续存在的 , 一直有钱赚 。

也就是说 , 笔记本缩水的思路枪毙后 , 就拿手机加水泡开的思路试 。 结果证明非常成功 。 苹果已经有非常成功的移动端平台和交互逻辑 , 放大到平板这个尺寸简直完美 。
屏幕尺寸和质量很好地解决了下沉市场的需求 , 苹果靠强大的供应链议价能力 , 并且实行了非常激进的定价策略 , 把iPad这个当初可以说是“超旗舰”级的移动设备 , 照手机定价思路来说可能上万的价格 , 定成了几千块 。 这个激进的定价 , 甚至一开始连寨板都没法对标 。 所有同行、隔行的竞争对手都束手无策 , 眼睁睁看着iPad把这个市场吃的一干二净 。
市场设计思路一念之差 , 后面就没人记得上网本这回事了 , 可想而知 。
最后的话:大众的需求是多元的、不可预测的

买笔记本前:我只有3000块预算 , 我不打游戏的 , 只上网查查资料 , 写PPT;买笔记本后:便宜没好货 , 我这本子打个LOL都卡的一X/看个直播都卡的一X 。 其实就是正好契合了用户的消费心理 , 满足多元化和潜在的需求 , 而上网本受限于性能 , 能干的事情非常少 , 被淘汰也是正常的事情 。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是逐渐提升 , 如几年前大家都是买千元手机 , 如今手机预算都在2K到3K了 , 4K甚至5K+的手机销量也很好 。 笔记本也是如此 , 基本预算都在5K左右 , 这段 位机型性能出色 , 轻薄便携 , 比低价位的上网本好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