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曾是腾讯最大对手,巅峰时坐拥5亿用户,飞信到底输在了哪

文:夜枭今年,是微信的第十个年头。在十周年生日之际,微信也是交出了一份夸张的答卷:月活跃账户超12.4亿,近9成国人的生活都已离不开微信。
用户|曾是腾讯最大对手,巅峰时坐拥5亿用户,飞信到底输在了哪
文章插图
从QQ到微信,腾讯在国内社交软件市场上保持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环绕QQ及微信所展开的业务,更是共筑腾讯庞大的商业帝国。面对社交软件庞大的市场,各大互联网企业也是格外眼馋,先后布局社交市场,但却均以失败而告终。目前来看,钉钉尚有一战之力,但由于其定位的局限性,终究难以取代微信的地位。飞信诞生其实腾讯的社交帝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过最强的对手并不是阿里、字节跳动这些互联网巨头,而是真正根正苗红的社交大佬——中国移动。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了飞信功能,迅速碾压了市面上的一众即时通讯寻工具,巅峰时注册用户超过5亿人次,月活用户也保持在1亿左右,一时间风头无两。
用户|曾是腾讯最大对手,巅峰时坐拥5亿用户,飞信到底输在了哪
文章插图
在当时那个年代,互联网尚未得到普及,短信、电话还是主流的社交方式。而飞信的出现,实现了网络与短信之间的无缝连接,只要在电脑或手机上登录账号,便能够让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无疑是降维打击。与此同时,与当时短信1毛1条、流量5元30M相比,飞信主打免费策略,也让用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使用。在3G时代到来之前,适配2.5G(GPRS)与2.75G(EDGE)网络的飞信,无论在市场规模还是用户人数上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然而在2011年,随着微信的推出,飞信却迅速溃败,自此一蹶不振。【 用户|曾是腾讯最大对手,巅峰时坐拥5亿用户,飞信到底输在了哪】
用户|曾是腾讯最大对手,巅峰时坐拥5亿用户,飞信到底输在了哪
文章插图
错失良机有业内人士指出,飞信失败的原因,主要出在以下几点。首先,市场变化。在飞信诞生初期,流量价格偏高,使用网络进行社交并不比短信、电话等传统方式便宜,而飞信的免费战略,也在此时取得了最好的效果。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流量费用迅速下降,也让飞信很难再依靠价格吸引用户的注意。
用户|曾是腾讯最大对手,巅峰时坐拥5亿用户,飞信到底输在了哪
文章插图
其次,技术。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的确在传统通信上占尽了技术优势。但同样也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移动的技术优势几乎成了无用功。依靠先进的压缩技术,微信让应聘能够通过3G网络极速传输,实现了文字向音频的进阶。仅这一项涉及,便足以让微信走在时代的前列。除此之外,环绕着微信所展开的一系列互联网活动,飞信也同样无法企及。最后,用户体验。虽说是免费,但飞信的免费仅仅是在移动用户之间,电信及联通用户想要使用此功能,依然需要收取费用。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保护移动的利益,却忽略了用户的感受,将大量用户拒之门外。而微信的出现,则是完全打破了不同运营商用户之间的隔膜,彻底解放人们的社交需求。再加上飞信更新缓慢,功能单调,逐渐无法满足用户们的需求,迅速在互联网时代走向没落。
用户|曾是腾讯最大对手,巅峰时坐拥5亿用户,飞信到底输在了哪
文章插图
就像前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中国移动之所以会在手机支付和飞信上接连错过机会,是因为运营商过分的注重技术而忽略市场,同时忽略用户的使用习惯,包括使用场景。如果能够实现三网互通,迎合市场进行快速迭代的话,飞信本不应落得如今这般田地。大家在使用飞信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感受呢?本文由商媒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