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云|华为、浪潮云、AWS都认定的分布式云,是未来吗?( 二 )
3.价值导向推动企业全面上云。
从混合云进阶到分布式云,为的就是更好的进行多云管理,在合理调配云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云计算的效率和能力,从而满足企业更复杂的数字化需求。比如,面向大型政企,分布式云就为华为云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多种部署可行性:
1.创新业务,弹性需求较大的敏态业务、部分存量稳态业务,可部署在公有云中心Region;
2.低延时、数据合规性要求较高的、AIoT相关业务,如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媒体等可基于华为云IES进行本地部署;
3.业务分布广泛的轻量级AIoT场景,如智慧零售、智能检票等,往往需要依托各类终端硬件,则可以采用华为云IEF结合硬件进行协同部署。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什么场景下,面对怎么样的需求,分布式云对于企业数字化的多维适应,都将进一步很好的推动企业全面上云,为各类业务提供云计算赋能。
云计算,还在做好台下功夫从混合云到分布式云的进阶,云计算市场正在随着市场需求的复杂化而持续迭代云计算模式。总的来说,分布式云的出现是有迹可循的,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为政企数字化提供全面上云的机会。
那么,对比来看,在很多场景里,分布式云所面对的数字化难题实际上也是此前云计算市场最关注的。换句话来说,分布式云的优势对应的也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协同性。虽然过去和现在上云都在强调“一朵云”的概念,但是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上云只有一朵公有云,不管是什么业务、什么部门都使用同一朵云,整体部署和服务很难进行精细化管理,业务协同更是难上加难。
分布式云进一步拓展了“一朵云”的概念,虽然在中心云之下还有本地云、边缘云等等,但是在统一架构的支撑下,多云模式可以协同成为一个整体来运作,实现更多的计算可行性。浪潮云便是通过打造了新一代分布式超融合架构来促进云边端融合,以此为企业客户提供全品类服务,推动分布式云能力向边缘拓展,实现云边协同、边边协同的全面协同能力。
其次是延迟问题。延迟是数据在网络介质中传输必然会存在的问题。当企业采用单一的公有云模式就会有可能出现高延迟的情况,这是源于公有云与企业客户之间的距离所影响的,越长的距离对数据的访问、处理和分析等响应也就越慢。
随着企业数字化需求越来越高,面向一些需要应对大量C端用户访问或即时性较强的场景,如直播、电竞、交通、AR/VR等等,就需要把计算的节点进一步向企业客户靠近,使得数据在短距离内完成传输、分发及处理。而分布式云的优势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在统一管理体系下,将云计算的节点放置在客户身边,使得多云管理与计算效能都能得以保证。
最后是场景适配考量。此前,很多企业不上云,并非固守己见,而是对于大型政企而言,其业务体系和部门体系较为复杂,并非一个公有云就可以解决。面向多元复杂的业务场景,大型政企往往需要中心云、本地云、边缘云、专属云等多个云模型的支持。
分布式云囊括了混合云的优势,即可以调配多个云模型来适配企业的场景需求。简单来看华为云的分布式云体系,面向热点区域部署边缘数据中心;面向本地机房提供企业边缘站点和企业专属Region;面向业务现场提供AIoT边缘节点等等,层层细分提供各类云计算服务,为企业上云提供全面适配方案。
分布式云是未来吗?每一个阶段的云模型对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跨越,分布式云的出现被市场寄予厚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云计算的最终形态。过去的问题被解决,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分布式云仍存在诸多新限制需要突破。
- 华为|别不信!魅族如今处境,雷军早有预料,小米也早已体验
- 芯片|上市仅4个月,跌价1000元,微云台主摄+6nm芯片+4400mAh
- 华为|问界M5风光无限,赛力斯SF5暗自神伤,华为或许低估了造车这事?
- 计算|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主体结构封顶
- 华为鸿蒙系统|华为偷偷上架新机,鸿蒙系统+5000mAh大电池,仅售1399元
- 5G|关于5G,华为赢了
- 华为|华为任正非最新信件曝光: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 百度|马化腾的一句话,腾讯市值一小时暴涨1400亿港币,马云格局还是小了
- 5G|华为利用5G毫米波发现园区入侵者,这让美国5G联盟情何以堪
- ios|华为迎来新里程碑,在新领域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