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入京后要求佩戴电子手环,真的是优化防疫吗?

隔离|入京后要求佩戴电子手环,真的是优化防疫吗?

文/洞察新科技
入京后被要求佩戴电子手环 , 这事情到底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 智能穿戴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在关注的领域 , 包括这个领域的技术与应用的各种发展 , 因此今天想基于技术层面来探讨一下佩戴电子手环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们要推出一项新的应用的时候 , 尤其是在已经有了居家隔离这样的物理隔离措施 , 以及配合上了个人手机定位的健康码之后 , 再叠加智能手环的意义并不大 , 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之外 。
智能手环用于防疫这件事情其实在疫情初期 , 在香港地区就使用过 。 而香港地区当时使用的时候 , 是基于自我居家隔离人士 。 因为在香港不存在着强制性的居家社区的隔离管理 , 政府只是要求入境人员要自我居家隔离 。 因此 ,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跟踪被隔离人员能够配合居家 , 因此就会在入境的时候给入境的人员发放智能定位的防疫手环 , 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定位 。

也就是说 , 这个智能手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定位 , 就是根据这只手环来定位居家的人员是否在居家的范围内 。 因为佩戴者在回到家里之后 , 需要启动手环 , 并且在居家的环境中走上一圈 , 不论是卧室、客厅、卫生间、阳台等 , 这样手环中的定位系统就能够记录下这个居家活动的运动轨迹 。 在之后要求的居家隔离时间内 , 如果这个手环的运动轨迹发生了变化 , 那么此时卫生署就会打电话来核实 , 为什么定位的轨迹发生了变化 , 是不是存在着外出的情况 。
那么这就是说 , 在香港地区 , 是因为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机制 , 一切都是依靠个体的自觉遵守 , 不存在社区的人员或者有关的管理人员上门核查的机制 。 因此 , 就会选择借助于智能手环的定位功能来辅助居家的隔离 , 起到定位保障的监督作用 。 那么 , 在我们本身就已经有社区人员对居家进行跟踪的情况下 , 以及还有健康码配合的情况下 。
因为在香港地区外出是不存在着健康码强制性检查的问题 , 进入场所基本上是不需要出示健康码 , 所以在当时才需要借助于手环来定位 。 而我们在社区的居家以及健康码的双重保障下 , 对于这些居家的人员而言 , 要想离开家外出 , 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为什么在额外的增加一个智能手环的定位跟踪 , 这不能说是花拳绣腿 , 更多的是浪费财政 , 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额外开支 。
【隔离|入京后要求佩戴电子手环,真的是优化防疫吗?】其次 , 如果是为了监测体温 。 这个从客观而言 , 如果在没有社区上面进行体温测量的情况下 , 如果被隔离人员出现了发烧 , 我想大部分的人自己都会主动上报 , 除非这种发烧对于他而言在居家的环境中并不重要 。 而要借助于这种智能手环实现体温检测 , 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 在技术上是不靠谱的 。
正如我前面所说 , 这种廉价的手环只是具备了一些基础的功能 , 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定位监测 , 而不是体温监测 。 目前就连技术最先进的苹果智能手表都还无法在智能手表的载体上做到准确的体温监测功能 , 能够实现的只是定位、运动量、心率、血压、血氧等功能的监测 , 而这些功能也只是基于一种大数据的算法 , 只能说是接近于真实 , 但并不代表着就是实际的健康情况 。
体温监测就更为复杂 , 目前我们通常在使用的体温枪主要还是基于接触式的方式来实现 , 从技术层面来说 , 目前在智能手环上实现体温监测这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 不论是算法的准确性 , 还是传感器采集的准确性 , 都还不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