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背后的那些故事 母亲节来历的故事或传说

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节的由来吧 。起初母亲节起源于希腊神话,17世纪传至英国,而现在的母亲节实际是源自美国 。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

母亲节背后的那些故事 母亲节来历的故事或传说

文章插图
【母亲节背后的那些故事 母亲节来历的故事或传说】母亲节背后原来还藏着这么多故事,你值得看一看~
众所周知,每年5月第2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孩子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向母亲表达爱意,好些人会选择送花 。
那如果送花,你会选择什么花呢?相信你会首先想到康乃馨 。那为什么大家都会选康乃馨而不是其他花呢?
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节的由来吧 。起初母亲节起源于希腊神话,17世纪传至英国,而现在的母亲节实际是源自美国 。
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
之所以选择这天,据说是考虑到5月天气晴朗绚丽,而且是周日,更适合公众性的喜庆活动 。
而这一天妈妈都会收到好多礼物,康乃馨是大多数人的首选 。之所以是康乃馨,起源于1943年美国首次发行的母亲节纪念邮票 。
邮票上这位母亲双手放膝上,目光停留在一束漂亮的康乃馨上 。这束花安静地立在花瓶中,这位母亲则是满眼欣喜 。
从此人们就将康乃馨和母爱联系到了一起,将康乃馨成为母爱之花 。
那么你知道我们中国的母亲花是什么吗?
答案是萱草,又名忘忧草,光看名字就知道它代表的话语了,忘却忧虑,让人无忧无虑的感觉 。
没想到我们的母亲花竟会是一株草吧?可别小瞧了这颗小草 。
古时候,草可不简简单单就是一棵草,他 富含多层含义 。
因草的生命力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因而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 。
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种萱草,希望以此来减轻慕青对孩子的思念之情 。所以萱草就成了我们中国的母亲花 。
一说起和草有关的歌颂母爱的诗,大家是不是都想起来了孟郊的《游子吟》了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天下谁人无母亲?天下谁人不受母爱?天下谁人不爱母?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是爱心的起点和基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初始源泉 。"
并不是只有母亲节这一天我们才要"特别"去关心她 。珍惜眼前的幸福,感恩每一日的陪伴 。
我们都熟悉孔子家语中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但是更想说的是后面这句,"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
一去不复返无法追溯的是时间,失去后最想见却不得见的是亲人 。真的是这样,据说孔子在给学生们讲这节课时,学生们听完后大多都回家看望父母去了 。
现在社会虽然不允许我们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但是科技也带给人们诸多便利 。我们无须远行千里就可以看见父母的样子,听见他们的声音 。
父母们通过电话视 频也可以随时了解我们的状态情绪 。做不到时刻陪伴左右,我们就先从给他们打个电话做起吧 。
愿每一个爱孩子的妈妈和爱妈妈 的孩子都能身体健康,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