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瓷砖生意赔了10万 开五金建材店利润

如果与其他行业相比,那么陶瓷行业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无论是做厂家还是做经销商,毕竟这个行业还是相对冷门,资本市场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绝对的寡头垄断 。
在有人说陶瓷行业现在不像以前了,生意难做,成本愈来愈高,利润愈来愈薄 。,特别是在房价调控和房地产萧条的环境下,无论是家装/零售市场还是精装/工程项目都不尽如人意 。但只要有装修,就会用瓷砖 。换句话说,房地产和装修市场离不开瓷砖,所以瓷砖永远是朝阳产业 。生意难不难是市场规律 。有高有低 。自然,总有它到来的时候 。
有些人十年前就开始怀念了 。一个企业只有一两个,两三个窑,一两个窑只需要做几个名字,或者一两个名字可以做半年 。那时候市场需要供不应求,经销商和新客户可以随便开 。瓷砖流水线真的是印刷机 。

做瓷砖生意赔了10万 开五金建材店利润

文章插图
后来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把部分甚至大部分赚来的钱投入到品牌包装和终端投资、广告、代言、建设专卖店、装修补贴、经销商返利、设计师返利等方面 。逐渐在行业和市场上树立了品牌形象,聚集了一定的渠道资源和终端口碑,完成了陶瓷行业最早的一波品牌转型 。
这种操作也让更多的企业看到了品牌的价值,随之而来的是另一波产品升级、建展厅、做广告、投资你的店铺等 。可以说他们会不遗余力的争取新客户和空白市场,所以姑且称之为陶瓷品牌转型的第二波 。
到2018年,陶瓷行业的品牌转型似乎已经从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走向了“秦、汉、三国” 。今年看来,世界陶瓷行业大势已定,率先完成品牌转型的龙头企业正以“百亿以上”的英气赢得品牌统一 。而第二梯队的“3500亿”规模企业不甘寂寞,瞄准数百亿,要么弯腰冲刺,要么弯道超车,三章——争相进入关中,有“明年皇上轮番来我家”的大趋势 。至于“十亿以下”或“十亿以上”的品牌,无论从品牌价值、产品类别、绝对利润价值还是终端影响力来看,都一定能稳居第三梯队 。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陶瓷行业已经完成了第三波陶瓷品牌蜕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一梯队——年销售额逾50-100亿;第二梯队——年销售额10-50亿;第三个梯队——年销售额10亿以下 。
style="font-size:15px;">


做瓷砖生意赔了10万 开五金建材店利润

文章插图






以上所举的例子,仅限于做品牌的企业,还有很多以生产制造为主的企业,它们的年销售额及产值也许有足够规模,但是另当别论 。这两年明显感到终端做陶瓷品牌难了,陶瓷产品的利润也越来越低了,那么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从个人角度做一些浅薄的解析 。


第一,终端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 。


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大政策调控下,房地产行业近年整体呈下行趋势,房地产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都是装修行业以及瓷砖等材料的直接上游,房地产的市场好坏,直接影响到瓷砖市场的好坏 。目前在很多二三线的城市房地产都出现了供过于求以及有价无市的局面,包括大的房企、房地产公司在内,房屋销售和资金回笼俨然没有盖楼那么简单 。


第二,刚需购买群体在逐年减少 。


当下刚需购买力的主要群体是85后到95后这一段人,他们大多数受到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基本上以独生子女为主 。这一代人天然的经济基础或者说家底子要明显好于上一代(80后),这代人的父辈以65后、70后为主,而65后、70后这代人也是当下社会掌控最大社会资本的人群,他们很早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多数人拥有1套以上的房产 。在房子有足够富余的情况下,很大原因影响到了下一代人的购买决定 。房子买卖尤其刚需的少了,装修和瓷砖买卖自然就减少了 。

做瓷砖生意赔了10万 开五金建材店利润

文章插图
第三,销售渠道趋于多元化 。


瓷砖的销售平台一般以家居卖场或建材市场零售为主,然而这样的局面早在多年前就发生了改变,整装公司、家装公司以及精装房等瓜分掉了瓷砖卖场7成以上的份额 。现在一线城市的经适房、保障房以及装配式住房的比例等等,都是瓷砖销售渠道的直接威胁 。表面上看这些渠道的确改变不了装修和瓷砖作为刚需的性质,但是低廉的采购预算、复杂的中间采购成本、漫长的供货和付款周期等等严重压缩了瓷砖的利润 。


第四,产品竞争白热化 。
【做瓷砖生意赔了10万 开五金建材店利润】

产品竞争包括产品制造成本以及经销商的提货成本 。受大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影响,企业的原物料成本、节能生产及环保成本、设备更新及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等,经销商的储运成本、店面运营成本、渠道销售成本等,成本的增加换回来的却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差异化和创新困难,终端缺乏产品卖点,产品价格过于透明,产品低价竞争激烈等 。


虽然厂家和经销商做瓷砖的利润越来越低了,希望能够得利的还是消费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