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价格滑铁卢背后

芯片价格滑铁卢背后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半导体行业观察
去年芯片有多火热 , 今年就有多令人害怕 。
毫无疑问 , 当前整个芯片产业发展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 一方面 , 部分芯片短缺仍在持续 , 各大芯片厂商扩产和资本支出也在大步迈进 , 展现出红红火火的局面;而另一方面透露出来的却是 , 从今年开局就一路狂跌至今的巨头股价(参考《一路狂跌的芯片巨头》) , 以及开始摇摇晃晃下调的芯片价格 。
从驱动芯片 , 模拟芯片 , 再到消费类MCU、存储芯片、GPU , 无论曾经多么“一芯难求” , 似乎如今都逃不过降价的命运 。
首当其冲的驱动芯片
数据显示 , 驱动芯片价格已经回落了大约40% 。
在2020年疫情刺激下 , “宅经济”带动人们在家工作、学习、娱乐等应用的需求 , 显示行业也随之取得快速发展 , 上游显示驱动芯片同步蓬勃发展 。 Omdia数据显示 , 2020年 , 显示驱动芯片的总需求量呈两位数增长 , 达80.7亿颗 , 2021年IT应用的增长仍然强劲 , 同时由于更高分辨率在电视面板中渗透率的提升 , 预计总需求将增长至84亿颗 。
市场的火热使得驱动芯片企业 , 尤其是台系驱动芯片厂商成为了大赢家 。 在TrendForce集邦咨询公布的2021年全球前十大IC设计企业中 , 台企联咏、瑞昱、奇景光电三家排名皆有所提高 , 其中联咏和奇景光电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高达79%、74% , 位列第一和第二 , 奇景光电还取代戴乐格 , 成功挤进前十席 。
然而 , 潮水来的快 , 去的也快 。
在通胀高企以及宅经济降温等因素影响下 , TV、Notebook与Monitor市场需求面临收缩 , TV大厂砍单的砍单 , TV面板降价的降价 。 据TheElec报道 , 三星已经暂停向其供应商采购LCD面板 , 直到进一步通知 。 不仅三星电子 , 包括LG电子、中国TCL和日本索尼等顶级电视制造商都在减少今年的年度电视出货计划 。
市场的不景气 , 再加上驱动芯片市场供需矛盾的缓解 , 让面板驱动IC厂打响了芯片砍单第一枪 , 5月底业界传出 , 某些驱动IC厂大砍晶圆代工产能 , 幅度高达20%-30% 。
而从各大驱动IC厂最新的财报 , 我们也可以看出驱动IC厂风光大赚已成过去式 。
7月6日 , 联咏公布6月合并营收达81.58亿元新台币 , 月减25.7% , 不仅跌破百亿元新台币关卡 , 更写下2021年2月以来新低 , 且第二季营收仅314.61亿元新台币 , 季减13.8% , 明显低于第二季营收财测的345~358亿元新台币 , 创下五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
6月21日 , 奇景光电公布了其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预测 , 根据报告 , 奇景的营业收入预计将环比下降22%-27% , 上一次预测为将环比下降16%-20% 。
奇景光电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rdanWu先生表示:“修订后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预测反映出宏观环境变弱 , 终端市场需求放缓 , 这是近期利率上调和通胀压力造成的 。 作为回应 , 我们正在削减生产 , 并进一步收紧库存水平 。
在大陆厂商方面 , 福满微、明微电子、晶丰明源三家涉足LED驱动芯片业务的厂商早在2021年四季度扣非净利润就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环比下滑 , 或许从那时候 , 降价的苗头就已经显现 。
本土厂商蓄势待发的模拟芯片
除了驱动芯片外 , 种种迹象也表明 , 模拟芯片市场整体状况也在急剧下滑 。 今年6月初 , 供应链传出消息称 , 全球模拟IC龙头TI通知客户 , 下半年供需失衡状况将缓解 。 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 , TI芯片跌落超八成 。 虽然TI方面表示传闻不属实 , 但以电源管理芯片为首的模拟IC涨价狂欢告终 , 甚至面临跌价压力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