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滴滴被处80.26亿元罚款:腾讯、华为趁虚而入( 二 )


然而 , 滴滴在上市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跌落高位 , 迎来重重一击 。
2021年7月4日 , 各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2021年7月9日 , 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 , 滴滴旗下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 做出下架处理 。
滴滴被下架之后 , 网约车行业的格局也发生了改变 , 对手们看到了超车的机会 。
之后的市场 , 网约车平台的数量飞速增长 , 美团、高德等都试图蚕食滴滴腾出来的市场空白 , 出行行业再次暗潮涌动 。
这其中 , 美团内部迅速启动反击战 。
首先是美团打车 ,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火速重新出现在各大应用商店 。随后更是上线微信小程序 , 聚合美团打车、曹操出行、首汽约车、阳光出行等20种品牌 , 覆盖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杭州等100多个城市 。
其次 , 哈啰出行也在部分城市上线快车和特价车;而高德火速推出免佣金活动;T3出行加大营销和补贴力度;曹操出行加大补贴开启撒币模式 。 
不仅腰部企业开始发力 , 资本也随之迅速涌入 。仅在去年9月、10月、11月 , 曹操出行、T3出行、哈啰出行便先后完成了38亿元、77亿元、2.8亿美元融资 。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 , 2021年网约车相关行业共发生约16起融资事件 , 从已披露的金额看 , 融资总规模超百亿元人民币 。其中 , 排名前两位的是T3出行与曹操出行 , 分别在2021年10月、2021年9月宣布完成7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38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 
那么 , 在滴滴停摆的这段时间 , 市场份额究竟被瓜分了多少呢?
今年2月份 , 晚点 LatePost曾报道 , 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从接近 90%跌到了70%左右 。到2022年1月 , 滴滴的日均单量约在2000万单 , 比上市招股书披露的2500万单低了1/5 , 原先一个季度可以净赚十多亿元的生意 , 到现在已净亏2900万元 。
腾讯|滴滴被处80.26亿元罚款:腾讯、华为趁虚而入
文章图片

从数据可以看出 , 网约车行业巨头滴滴出行虽被下架 , 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从近九成掉至七成 , 但仍掌控着网约车市占率第一的位置 。
如今的滴滴虽然已被重罚 , 但何时上架仍是一个未知数 。
因而在第二梯度的玩家中 , 美团打车、高德打车等平台背靠自身强大的流量 , 被认为是行业内最有竞争潜力的选手 。
从模式上腾讯和华为都属于聚合式网约车平台 , 与美团、高德入局网约车业务一样 。在体量上来说 , 腾讯华为也和美团、高德一样拥有庞大的用户流量 , 但明显 , 腾讯华为的入局时间比美团、高德晚了不止一点半点 。
针对腾讯华为的入局 , 业内人士表示:“微信打车和Petal出行可以算作腾讯、华为的一个流量出口 , 四家巨头均有庞大用户流量 。但腾讯、华为想在未来有所作为或许很难 。”
从一方面来看 , 目前网约车行业格局已相对稳定 , 一二线城市的网约车市场主要由头部网约车平台掌控 , 新入局者依然存在一定的参与门槛 , 尤其是如何聚集到司机群体并保持司机群体的稳定、不流失 , 面临不小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