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let|国内集成电路如何创新发展?直道追车与超越摩尔都要抓
文章插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技术体系与产业本底的“四梁八柱”。在“打基础、建体系”之后,集成电路产业还需要解决“补短板、保安全”问题并转入“加长板、强实力”的新阶段。在近期召开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ICDIA 2021)期间,采访人员与来自EDA、IP、通用芯片、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如何迎难而上攻克“卡点”,后摩尔时代新的技术趋势将为集成电路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多位企业家向采访人员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
EDA、IP、高端芯片等关键环节有待攻克
虽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初见端倪,但在EDA工具链及底层IP、尖端设备、高端芯片等环节,仍存在“卡点”。由于集成电路是一个链条长、环节多的产业,芯片产品的研制需要各环节协同配合,一旦对某一环节缺乏“know-how”的技术理解,就等同于削弱了产业的整体实力。因而,对关键环节的“久久为功”势在必行。
EDA产业经过国际巨头的多轮并购和生态积累,已经形成了CR3(前三名企业行业集中率)超过85%的市场格局。目前,EDA市场缺乏优秀的并购标的,后发企业要实现突破,仍需在“know-how”层面深度钻研并在客户生态方面持久渗透。
“EDA企业的看家本领在于对设计深入的理解和软件算法的质量,如何基于流程化的形式体现客户的设计理念,以及在技术底层的know-how上构建自己的先进性与特殊性,这种先进性与特殊性是其他企业很难获取或替代的。除了构建技术壁垒,还要‘滴水穿石’去构建生态壁垒,最开始客户只给我们触碰石头表面的机会,如果技术和服务能力令客户满意,客户才愿意展示更多东西。” 杭州行芯科技有限公司CEO贺青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作为芯片的底层及上游技术,IP对于芯片设计及制造的赋能,将实现对于产业高达600倍的撬动作用。目前,国内产业在底层IP依然滞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芯耀辉科技CTO李孟璋向采访人员表示,IP有两个维度。在IP的标准上,中国往往比国外慢一代,例如DDR5的IP,国外大厂在用IP4.0,国内还在用3.1。在生产制造上,国内代工产业也与国际领先工艺存在差距。要跨越技术壁垒,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丰富的经验、充足的资金,还需要持续的专注力。
“芯片产业是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我们的IP需要基于芯片制造公司的工艺来开发。因此,解决国内半导体IP的‘卡脖子’问题,就要确保国内支撑芯片设计的上游技术的IP和EDA、芯片设计、生产代工的生态完整性,首先要做的是支持国内代工发展。”李孟璋说。
“IP是提取公因式的环节,能解决很多产业和行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硬骨头,也必须啃下来。尤其是面向先进工艺的IP,要跟上工艺的迭代速度,我们对每一个先进工艺的节点都第一时间跟进,在工艺成熟的过程中就与代工厂商一起迭代,才有可能帮助客户实现量产,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过程。” 芯动科技联合创始人敖钢向采访人员指出。
当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在手机SoC、数字电视SoC、CMOS芯片等大宗产品领域已经形成批量供货能力,在关键产品领域实现了一定突破。但CPU、GPU、汽车半导体等高端芯片总体被国外垄断,本土产业还未实现供应链安全并形成供货能力,自给率较低。
“高性能GPU是复杂的软硬件系统工程解决方案,我们称为‘大长金’,也就是难度非常大、周期非常长、投入像吞金兽。”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CEO陈维良向采访人员指出,“将硬件、软件的全套解决方案做起来之后,还要兼容全球的主流生态,否则进入市场是非常困难的。”
- 苹果|国内首款支持苹果HomeKit的智能门锁发布:iPhone一碰即开门
- 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研究方向
- Linux|假设苹果公司远程锁死国内的苹果手机怎么办?
- 青岛|海尔在青岛成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销售
- 机器人|中国机器人“独角兽”,抢下国内90%份额,优势还在持续扩大!
- 资费|中国关停国内的这些网络,500万人将失去通信,美国高通时代已过
- 云端|国内首发!高新这款人形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
- 核心技术|国内科技巨头宣布,投资1000亿搞研发,海外网友:东方雄狮已
- 淘宝|新i5还有国内专供款,比12400F游戏性能更强,仅贵100元能买吗?
- 腾讯|中国公司却不在国内纳税?腾讯利润比华为多952亿,纳税额只有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