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马嵬兵变的故事内容简要概括 马嵬兵变历史事件

马嵬坡兵变后,太子李亨未经下诏擅自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将士们杀杨氏兄妹的理由是:杨国忠作妖,才使得安禄山谋反 。杨国忠死得很惨,尸体被肢解后,首级还被挑在墙上,竖立在驿站门口示众 。

古代马嵬兵变的故事内容简要概括 马嵬兵变历史事件

文章插图
马嵬坡之变,或许自始至终都透着“诡异”,唐玄宗时机找得太好 。
“一骑红尘妃子笑”,“六宫粉黛无颜色”,等诗句全是用来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的 。
李隆基执政的前半场也很勤政,到了晚年,他霸占了儿媳妇杨玉环,便与“贤德”二字不沾边了,变成了“从此君王不早朝” 。
皇帝一懒政,就有人趁机打朝政的歪主意,尤其是那些盘踞一方,手握兵权的人,一旦发生叛乱,对皇权来说是相当大的威胁 。
皇帝不信安禄山反了 唐朝由盛而衰,就是在唐玄宗时,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曾任藩镇、节度使,权力之大,长年戍守边陲,多有战功 。若他安心保家卫国,便是唐朝的大幸,可偏偏他反了 。
安禄山不仅自己谋反,还带上了跟他同样手握大权的史思明 。这两人都出身西域,骁勇善战,强强联合,安、史两路叛军杀攻陷了洛阳和长安,还给自己建立了个政权 。
唐玄宗当时昏庸到什么地步呢?叛军一路杀过来,沿途的守城将领要么弃城逃跑,要么被擒杀,要么直接大开城门恭迎叛军 。
下面的人上报朝廷说安禄山反了,唐玄宗还不相信,坚定地认为是有人刻意抹黑安禄山 。直到叛军控制了河北,唐玄宗才反应过来,安禄山真的反了!
于是唐玄宗赶紧找来国舅杨国忠商量对策,又迅速任命了几个节度使守住洛阳,还派出自己的亲儿子荣王和高仙芝任正、副元帅讨伐逆贼 。
都城失守准备逃走 洛阳失守后,封常清和高仙芝审时度势,决定退守潼关 。可是朝中有人不懂军事,也不明前线情况便指手画脚,诬陷他们屯兵不出 。
唐玄宗一怒斩了两位大将,硬将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召回,让他去潼关 。
哥舒翰的策略也同那俩冤死的将军一样,认为应该死守潼关,唐玄宗再次催战,哥舒翰带病出征,结果兵败被俘 。
潼关失守后,长安眼见就不保,唐玄宗赶紧叫上禁军,带上他的皇室和后宫还有几个重臣逃出皇宫 。
一行人逃到马嵬坡时,众将士表示要惩罚奸臣杨国忠和妖妃杨玉环,否则就不护唐玄宗离开 。为保军心,唐玄宗只得忍痛让宦官高力士,勒死了他最心爱的女人 。
马嵬坡兵变后,太子李亨未经下诏擅自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
将士们杀杨氏兄妹的理由是:杨国忠作妖,才使得安禄山谋反 。杨国忠死得很惨,尸体被肢解后,首级还被挑在墙上,竖立在驿站门口示众 。
当时要求唐玄宗诛杀杨氏的是禁军将领陈玄礼,他以重将士辛苦,忍饥挨饿保护皇室劳累为由,要唐玄宗犒赏禁军,并直接挑明要杨国忠父子死 。
皇帝还在犹豫之时,陈玄礼就命东宫的宦官李辅国,偷偷去向太子通风报信 。
背后是谁 一个将军能如此大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擅作主张,背后肯定有人给他撑腰 。表面上看杀杨氏没什么问题 。
杨国忠以前本来就只是个贪图荣华,又没本事的市井无赖,要不是妹妹杨玉环得宠,家里鸡犬升天,他不可能受爱屋及乌的唐玄宗重用 。
那么杀杨玉环的理由也有了,她不仅迷惑皇上,还招揽家族姐妹一起入宫承宠,又将杨国忠这样的人推荐给唐玄宗,潼关溃败之事,少不了杨国忠的谗言 。
陈玄礼动手如此果敢,他背后的人,肯定势力大到能撼动唐玄宗,那只能是他通风报信的太子李亨 。李隆基当时已经73岁了,还占着皇位享福 。朝政处理不好,嫔妃倒是纳了不少 。
陈玄礼是忠臣,不然当不了禁军首领,唐玄宗更不可能将身家性命交给他,说明对他是绝对的信任 。
但是唐玄宗连夜逃走是没有通知太子的,且陈玄礼给太子报信时,李亨的态度是:犹豫 。证明他也不太敢对杨氏一族动手,怕得罪皇帝 。
可见,李亨不是主谋,仅是默认这件事,且杀杨国忠也达不到比唐玄宗退位的目的 。那有最大权力让陈玄礼杀杨氏的,就只有唐玄宗本人了 。
杨国忠败坏朝纲,野心勃勃,唐玄宗虽然已经七十古稀老眼昏花,可他是皇帝,不可能一点端倪都看不出 。只是杨氏一族势力过大,他没有找到机会除掉杨国忠 。
那他为什么非要杀杨玉环呢?唐玄宗对杨玉环绝对是真爱,但杨玉环有个问题就是,与安禄山关系暧昧,不清不楚,杨国忠虽然跟安禄山也不对付,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 。
【古代马嵬兵变的故事内容简要概括 马嵬兵变历史事件】都走到这份上了,唐玄宗再不当机立断,怕是进入蜀郡,就是杨氏一族的傀儡了 。陈玄礼发动兵变,不过是唐玄宗授意而已,只是这个时机找得太好,所有人都觉察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