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仍须爬坡过坎
【强国密码】
世界科技史证明 , 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 , 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
当前 , 我国科技发展正进入以原始创新、基础研究为主的自立自强阶段 , 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是原始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定性因素 。
延揽世界一流人才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 , 是我国科技界的当务之急和头等大事 。 但也要看到 , 我国人才发展事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 其中人事、评价、组织三项制约因素须尽快克服 。
“中材大用”倾向须被关注
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 , 意味着我国科技已走过以引进吸收、规模效应为主的阶段 , 正开启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 。
我国科技由“大”变“强” , 我认为关键在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 破除“四唯”“五唯” 。 长期依据“四唯”“五唯”标准选拔、培育人才 , 会阻碍真正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 。 即在人才发展实践中 , 过度重视人才拥有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顶刊论文、国际专利等成果的数量 , 而实际上论文、专利数量能衡量和筛选的往往只是中等人才 , 真正的一流人才并不能仅依据这些标准来评判、培育 。 当科技发展进入更高水平阶段时 , 如果我们还不能打破“中材大用”的局面 , 人才发展将落入“中等水平陷阱” 。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是一流人才的事业 , 延揽一流人才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是决定性条件 。 国际一流人才包括已成名、半成名和未成名三类 , 已成名的一流人才不易受到“中材大用”者的影响;半成名和未成名的一流人才 , 往往是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 却受到种种因素影响 , 难免在现实中发展受到制约 。
让没有做出过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 , 结果可想而知 。 “中材大用”和“唯帽子”者如果成为科技群体中的决策者 , 便可能成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发展的障碍 。
原始创新亟须摆脱评价之困
完成原始创新需要三个环节:做出、发表和得到同行承认 。 在得到同行承认之前 , 它只是普通成果 , 甚至只是一个别人眼中的“错误” 。
原始创新是突破性成果 , 难度极大 , 而且会挑战学术权威 , 甚至推翻已有的认识 , 不易得到同行承认 。 有时 , 利益既得者会利用同行评议的主观性和非共识 , 来排斥、压制原始创新 。 这在世界科技史上并不鲜见 。
目前 , 同行评议是科技界的主流评价方法 , 但其有效运行其实要有严格的前置条件 。 即使在发达国家 , 同行评议的公正性也饱受争议 。 有的国家还多次举办听证会 , 质疑同行评议 , 批评其容易形成“关系网” , 压制新思想和新突破的出现 。
评价常规研究成果 , 同行评议尚可公正 , 但是评价原始创新往往做不到及时公正 , 正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所说 , 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没有在顶级刊物上发表 。 这是因为 , 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已有的定论 , 评审员会给你提很多负面的意见 。
因此 , 我们要努力营造健康的学术诚信、创新文化、人才秩序(大材大用、中材中用)的环境 , 让同行评议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 使原始创新摆脱评价障碍的困扰 。
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服务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需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自由环境 。 世界科技史表明 , 科技体制机制与管理方式的演变遵循一条主线 , 就是向着越来越满足学者 , 特别是满足一流学者需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方向发展 。
科研组织应该是服务型组织 , 其组织原则是如何为学者做好服务 , 基础研究的科研组织更应如此 。
- text|《2021大数据产业年度创新技术突破》榜重磅发布丨金猿奖
- 小米科技|RTX3060的性能到底如何?相比RTX2060提升有多大?
- 36氪5G创新日报0112|福建省首个“5G+VR”英模会客厅正式上线;齐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5G+ 5g
- 腾讯研究院|构建美好数字社会,腾讯2022科技向善创新周成功举办
- 财智干货|数智化发展任重道远,财务中台提升数据服务价值 | 大数据
- 医疗|8家优质企业签约入驻 长三角创新医疗科技产业园启用
- 交汇点讯 近日|创新担当!紫金山实验室获两项全国级科技大奖
- 不得不说新iMac在时尚感上的确是提升了不少|ipad简版imac花费不超300元,仅需背后的支架放下来
- 雷曼巨幕LEDPLAY获IT影响中国2021年度创新产品奖
- 社区矫正中心|邯山区司法局推进“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打造实战平台,提升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