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员 唐 芳
据悉 ,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将于今年10月择机发射 。 利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契机 , ASO-S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 , 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全日面矢量磁场开展同时观测 , 为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空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
“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 , 太阳活动日益频繁 。 今年下半年是对太阳开展系统深入观测的最佳窗口期之一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谭宝林对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科学家普遍认为 , 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的?太阳活动为什么会有周期性?太阳活动周期对于太阳科学观测和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从250年太阳黑子记录中总结规律
太阳平日里并不“安静” 。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颜毅华介绍 , 太阳上会出现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爆发活动导致的瞬变现象 。 此外 , 太阳还会持续不断地往外“吹”出高温带电粒子流 , 即太阳风 。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 ”谭宝林说 , 黑子像太阳“脸上的痣” 。 但实际上 , 一个中等黑子的大小就和地球差不多 , 而且黑子本身并不黑 , 只是温度比太阳光球层低而显得黑 。 现有研究表明 , 黑子的这种低温是强磁场所致 , 其磁场强度大约比地球磁场大1万倍 。
1610年 ,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太阳黑子 。 到了1851年 , 德国天文学爱好者施瓦贝通过17年的连续观测及绘图 , 发现太阳黑子数存在10年左右的周期 。
受施瓦贝的启发 , 瑞士苏黎世天文台台长沃尔夫经过分析整理 , 获得了超过250年的太阳黑子记录 。 沃尔夫发现 , 当太阳黑子数或黑子群增多时 , 太阳活动现象如日珥、耀斑等也相应地增强 。 因此 , 沃尔夫提出 , 太阳黑子数可以代表太阳活动的平均水平 。
沃尔夫还观测到 , 太阳黑子数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 短则9年 , 长则接近14年 , 平均约为11.1年 。 他将1755年至1766年命名为第1个太阳活动周 。 据此 , 目前我们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 。
随后 , 德国天文学家斯波勒发现 , 太阳黑子出现的纬度位置随太阳活动周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 这就是斯波勒定律 。 每一个太阳活动周开始时 , 黑子出现在太阳南北半球纬度30度至45度附近 , 随着太阳活动周的发展 , 黑子逐渐向赤道靠近 。 在太阳活动周的极大年(黑子数量最多的年份) , 黑子群主要出现在太阳南北纬15度附近;而在活动周的末期 , 黑子群则主要出现在太阳南北纬8度附近 。
1904年 , 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夫妇将太阳黑子在日面纬度的分布变化过程绘制成图 , 图中的太阳黑子分布呈蝴蝶状 。
颜毅华介绍 , 1908年 , 美国天文学家海耳发现太阳黑子是太阳上的强磁场区域 , 第一次证实了宇宙天体中磁场的存在 , 也揭示了太阳活动是由太阳磁场引发的 。
太阳活动周期还无法准确预报
驱动太阳产生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被《科学》杂志列为125个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 。
“恒星尺度上的磁场如果自然衰减 , 需要100多亿年的时间 。 但是太阳南北两个半球的黑子磁极是相反的 , 还存在22年的磁极转换周期 , 即每11年磁场极性反转一次 。 这显示太阳不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 它的磁场不是自然衰减 。 ”颜毅华说 。
为揭示太阳磁场的起源 , 1955年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帕克提出太阳发电机理论 。 谭宝林解释说 , 太阳是一个快速旋转的等离子体“大火球” , 等离子体是良导体 , 其内部物质的运动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形成电流 , 而电流又可以形成感生磁场 , 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为太阳发电机过程 。 太阳发电机理论是解释地球、太阳和其他天体磁场起源的理论基础 。
- 二氧化碳|环控生保系统 为航天员进入科学实验舱“打前站”
- 齿轮|24小时太阳能不间断 问天实验舱背后的科技力量
- 航天员|“神十四”乘组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 “探”出智慧味、人情味、绿色味!今年这场数字盛宴藏了很多奥秘!
- 问天实验舱长啥样?有一对翅膀,是大型柔性太阳翼
- 小米科技|小米生态链又出一“杰作”!29元成功“搅局”小家电界,网友:干得漂亮
- 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7月23日下午|第五届数字健康分论坛在榕召开!福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成果显著
- oled屏幕|iphone14系列即将发布,国产高端旗舰机或将迎来“寒冬”?
-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福州7月24日电 (林盈、实习生马思洋)23日下午|“互联网+医疗健康”如何造福百姓?数字健康分论坛探讨数据赋能医疗新路径
- 购物|昔日国内电商“第一人”:易趣网宣布全面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