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每年狂砸200亿造车,李彦宏压得百度喘不过气来( 二 )


集度一共设置五个董事会席位 , 除了夏一平外 , 另有三位董事来自百度、一位董事来自吉利 。
6月28日 , 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关联公司退出 , 百度关联公司持股比例上升至100% 。
这一变更被质疑为吉利在量产前夜离场 。 针对这场舆论 , 很快双方进行了回应称 , 是正常调整 。 百度和吉利所持股份不变 , 公司CEO仍为夏一平 。
不过 , 在变更不久 , 吉利宣布了收购魅族手机的消息 。 李书福表示 , “要通过布局手机业务实现车机协同” 。
未来 , 当吉利宣布退出合作时 , 集度还留下什么?恐怕只能从零做起 。
02
集度带不动无人驾驶技术 , Apollo被迫另起炉灶
百度在造车的路上 , 一度醉心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 。
但集度汽车并没有使用百度全栈的自动驾驶技术 , 而是基于Apollo的核心能力进行二次深度开发 。
纵观集度在造的车 , 显然也不是一款专门为自动驾驶出租车而生的车辆 , 很难完全将百度的无人驾驶Robotaxi能力发挥出来 。
这也透露了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尴尬境地 , 由于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极端Corner Case(长尾场景) , 自家量产车辆尚且无法适配 , 至今也没有车企愿意大规模投入 。
百度Apollo即便是迫于被动 , 也必须得主导造车 。
百度对无人驾驶的探索 , 从2019年就开始了 。 百度就先后和一汽红旗、北汽极狐两大车企合作生产自动驾驶 。 比起直接改装的无人车 , 与主机厂合作的自动驾驶车至少能在汽车产线上走一遭 , 有部分标准化模块 。
2021年6月 , 百度首次披露无人车成本:第五代车Apollo Moon成本48万元 。 2022年7月21日 , 百度发布了第六代车Apollo RT6 , 成本降到了25万元 。
无人车成本的大幅降低 , 利好于Robotaxi跑通商业模式 , 但鉴于部署速度和常态化付费的用户接受度 , 业内人士仍担心百度的商业化目标能否实现 。 一年前 , 百度明确了2023年的商业化目标:实现区域内可循环的商业化 。
一个政策利好的迹象是 , 7月20日 , 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点 , 萝卜快跑首批25辆无人化车辆获准开展常态化付费出行服务 。 这也标志着 , 国内无人化出行服务迈入了商业化试点新阶段 。
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 在B端尚且处于测试阶段 , 对C端用户开放仍然遥遥无期 。 对此 , 百度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 “C端用户感兴趣可以购买 , 国内还不允许无方向盘汽车上路行驶” 。
随着无人化测试和运营在更多城市铺开 , 百度自动驾驶累计运营单量达到100万 , 前装改装的车辆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成本方面不能满足自动驾驶的真正需要 。
百度Apollo的终极目标是网约车无人化、去方向盘 , 本质上还是用机器代替人类驾驶的逻辑 。 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经理徐宝强公开向媒体表示 , “百度决定设计和制造一台能够满足无人驾驶出行服务需要的车辆 , 而不是像以往一样选择成品车加装AI Driver(虚拟司机) 。 ”
这款车预计2023年小批量投入百度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 , 未来在全国部署万辆规模 。
可以预想 , 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车辆制造、交付、投入运营、新车研发等环节 , 这套传统车企重资产模式并非互联网轻资产公司百度所擅长的领域 。
尽管百度表示自己不会所有环节都做 , 而是只做核心部分的把控 , 但这依然考验着百度AI技术与工程制造结合的能力 。
距离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的真正落地商业化 , 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