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三大目标! 山东发动新一轮“海洋攻势”( 二 )


“经海”系列智能网箱 , 是一种钢结构坐底式养殖平台 , 其养殖包围水体达7万立方米 , 可实现网箱平台的深远海鱼类养殖功能 。 “传统养殖 , 即在陆地上建造养殖池 , 占地面积大 , 养殖规模难以提升 。 ”在烟台经海海洋渔业公司养殖事业部经理吕建国看来 , 将智能网箱应用到深远海养殖后 , 一个网箱就可养殖约70万尾经济鱼类 。
更重要的是借助外海水深流大、饵料资源丰富的优势 , “经海”系列网箱以人工和天然双重饵料配以清洁水质 , 实现了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 。
深远海养殖打破传统近海业态重叠、望洋兴叹的局面 , 而在“经海”系列、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之外 , 山东还建成了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号”、国内首座坐底式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
瞄准三大目标! 山东发动新一轮“海洋攻势”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介绍 , 作为国家唯一的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省份 , 截至2020年底 , 山东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超过2500亿元 , 正引领全国深远海智能装备化养殖浪潮 。
鱼类养殖走向深远海 , 并不是孤立的 , 山东人更看重产业链 。
与深远海相呼应 , 山东人在陆地上建立起产业园区 , 他们布局苗种繁育、高端研发、精深加工、展示交易和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条 , 带动海洋高端传感器、特种装备、海洋大数据、海洋生物医药等项目聚集 , 开创“陆海岛”一体化、深远海全链条发展新篇章 。
从一条“鱼”延伸到一根“链” , 鱼的价值得到了“翻跟头式”的蹿升 。
实际上 , 不仅仅是养殖领域 , 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多个领域 , 山东人都在致力于“以点带面” , 打造多根产业链条 。
三大目标 ,
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瞄准“世界一流”
翻开中国地图 , 山东大地宛如一只雄鹰 , 面向海洋 , 振翅欲飞 。
“山东最大的潜力在海洋 , 最大的空间在海洋 , 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 。 ”这句话现已在山东全省上下成为共识 。 山东全面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创新攻关、海洋港口整合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开放合作深化 , 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
站在全球竞争的角度上 , 山东在海洋科技、海洋人才的优势以及长期积累形成的海洋产业基础 , 支撑着山东海洋人的信心 。 比如山东拥有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和1/3的海洋领域院士 , 拥有55所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36个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 。
在去年国家科技奖评选中 , 山东主导及参与完成3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 。
以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特聘教授吴锜承担的深远海探测科技攻关专项——全海深下海洋传感器的检验关键技术和校准核心算法为例 , 该团队开发出全海深(11000米)海洋环境模拟舱 , 填补了国内外此类高精度检验和校准装置的空白 , 使我国对深海观测设备拥有国际话语权 , 推动山东成为海洋传感器强省 。 同时 , 它对山东建设海洋物联网、实施智慧海洋突破行动、经略深远海、促进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也具有重要意义 。
在科技支撑下 , “人才—成果—项目—产业”的逻辑链条已经成型 , 山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有了十足底气 。
去年年底 , 山东对外发布《“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设立了三大目标 , 即到2035年 , 山东海洋经济和科技水平位居国际前列 , 对国民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跃上新台阶;沿海港口发展水平整体大幅跃升 , 建成世界一流港口;高水平海洋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 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