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舜网一台高精尖的肿瘤手术|手机掌上就医、机器人辅助手术、AI病员回访……医院里的“黑科技”智慧医疗,能有多聪明?

本文转自:舜网
一台高精尖的肿瘤手术 , 竟然由“机器人”来配合完成;每天4000余次的电话回访 , 通过AI人工智能来实现;通过一部手机 , 让看病、住院尽在“掌握”……
近年来 , 随着“智慧医院”这一概念的提出 , 5G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 , 不断赋能医疗健康领域 。
科技的进步 , 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 , 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 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 如今智能化已经渗入医院的各个应用场景 , 群众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 也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医院“该有的样子” 。
本文转自:舜网一台高精尖的肿瘤手术|手机掌上就医、机器人辅助手术、AI病员回访……医院里的“黑科技”智慧医疗,能有多聪明?
文章图片
济南市人民医院AI病员服务中心 。
诊前:问“她”就能找对医生 , “数字哨兵”守好疫情防线
“小可 , 恶心呕吐挂什么科?”
“建议您去消化内科就诊 。 ”7月26日早 , 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 有一位特殊的“导诊员” 。 它身形像一名护士 , 胸前捧着一块高清显示屏 , “脑袋”两侧有一对圆圆的“耳朵” , 一双“大眼睛”看上去像在卖萌 。
“小可”就是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刚刚上岗的导诊机器人 。 得益于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内置的大数据 , 一些常规问题根本难不倒它 。
“小可”不仅能实现预约挂号、导医分诊、健康宣教、挂号缴费、引路带路等功能 , 还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和患者交流 , 通过触摸屏幕实现预约挂号、缴费、导医分诊等功能 。 “相当于一位导诊台的护士 , 能够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 减轻导诊医务人员工作压力 。 特别是在夜间 , 没有24小时的门诊导诊和分诊时 , 导诊机器人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医院宣传部主任陈丽艳说 。
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数据库的更新 , “小可”的功能将愈发强大 。 下一步 , 医院还计划将“小可”与HIS、SPD、院内3D导航等管理系统做对接 , 让“她”发挥更大的作用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 , 查验“健康码”成了必不可少的流程 。 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 , 人员密集、流动性大 , 疫情防控工作不容轻视 。
2020年9月 , 济南市第一台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上线 , 标志着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
这台机器虽然长得像普通闸机 , 但却具有人脸识别、无感测温、记录行动轨迹、健康数据实时记录等功能 。 患者进入医院大厅 , 用身份证或者电子健康码在机器上“一刷” , 面部对准机器 , 机器就能自动识别身份及测温 , 绿码人员即可顺利通过 。 最特别的是 , 患者即使戴着口罩 , 机器也能“一眼看穿”真实身份 。
该机器上线使用后 , 医院实现了院内健康通行码“一码通行” , 节省了患者来院登记时间 , 降低了医院工作人员身份核查、测温的工作量 , 同时进一步降低医患交叉感染风险 。 通过对来院人员的身份信息及行动轨迹的实时自动记录和汇总 , 使来院人员行为轨迹具有可追溯性 , 便于进行疫情大数据分析 , 进而采取有效疫情防控措施 。
诊中:诊疗服务上“云端” , 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
过去 , 群众就医有“三长一短”:挂号排队长 , 就诊等候时间长 , 取药时间长 , 但看病却时间短 。
本文转自:舜网一台高精尖的肿瘤手术|手机掌上就医、机器人辅助手术、AI病员回访……医院里的“黑科技”智慧医疗,能有多聪明?】7月25日上午 , 在章丘区人民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却看不到“长龙” 。 采访人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