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对话】“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中新网北京7月30日电(中新财经采访人员宋宇晟)自今年6月以来 , 谷歌一名工程师称某AI聊天机器人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 , 并称该AI“令人印象深刻的语言技巧背后 , 可能还隐藏着一颗具备感知能力的心” 。
这随后成为该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 据外媒近日报道 , 这位工程师已被谷歌解雇 。 但他留下的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仍在互联网发酵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就在6月 , 海外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个该人工智能的“粉丝账号” , 有人还在发起话题 , 呼吁让该人工智能“重获自由” , 更有甚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称“AI的命也是命” 。
很多人或许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 , 但当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强 ,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身边 , “我们应如何看待AI”越来越成为一道必答题 。 近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陈小平 , 就此话题接受了中新财经采访人员专访 。
“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陈小平 。 受访者供图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财经采访人员:近期的一则新闻称 , 谷歌一位工程师认为AI可能具有自己的“意识” , 在网络上引起讨论 。 您是如何看待此事的?他的想法有合理的地方吗?
陈小平: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看 , 一方面是不合理的 , 另一方面又具备合理性 。 这两方面同时存在 。
说这种想法不合理 , 主要是依据科学判断 , AI是没有人格的 。 另一方面 , 我觉得导致这位谷歌员工认为AI有“人格” , 有其客观原因 。 比如他可能对这个AI系统产生了共情 。
5年前我就做过预测 , 类似的现象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 目前对人工智能存在不同理解 。 按图灵的观点 , 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类的某些功能 , 而且这种模仿不要求必须和人的工作原理相同 。 比如AlphaGo具有下围棋的功能 , 但它下围棋的原理与人是完全不同的 。 所以 , 无论AI怎么发展 , 它永远不是人 。 因此说AI具有人格或人的情感、意识、道德等等 , 是不成立的 。 但是 , AI可以用与人不同的工作原理 , 模仿人的语言、情感等功能 , 让人对AI产生共情 , 于是一部分人就会认为 , “AI是人 , 或具有人的某些精神品质 。 ”
“AI的命也是命”?人类与AI之间还有明确界线吗
文章图片
资料图:在2022上海信息消费节开幕式场外“元宇宙@上海”展区 , 上海元宇宙代表企业展示产品方案 。 汤彦俊摄
中新财经采访人员:现在我们身边可能都有很多可以和人类“交流”的人工智能产品 。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 , 人类与AI的边界似乎正在变得模糊 。 在您看来 , 二者之间有没有明确的界线?
陈小平:我认为有两种边界 , 一种是科学上的边界 , 一种是人文上的边界 。
从科学的角度说 , 按照图灵观点 , 这个边界是非常清晰的 。 AI仅仅模仿人的部分功能 , 本质上不具备人的品质 , 包括人格、情感、道德等等 。
还有一些和图灵不同的观点 。 比如一种观点认为 , AI和人相比除了硬件不同 , 其他都相同 。 于是AI也可以有人格、有情感、有道德 。 估计这位谷歌前员工持此观点 。
于是 , 一方面是他相信AI除了硬件以外可以和人一样;另一方面 , 从报道里看 , 他对这个AI系统已经产生了共情 。 仅仅因为AI在科学上没有情感等人类品质 , 就可以排除或禁止一个人对AI产生共情吗?这属于人文的边界 , 这个边界至少目前非常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