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卷”向全球( 二 )


中国动力电池“卷”向全球
文章图片
根据SNEResearch数据 , 宁德时代以16.2GWh的装机量位居海外市场第三位 , 市占率为18% , 远景动力、欣旺达、比亚迪分别位列第6、第8和第10位 。 尤其欣旺达 , 海外市场装机量从去年上半年的0.1GWh增至0.6GWh , 增长十分迅猛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海外市场同样群雄竞逐 , 但竞争强度实际上相对和缓 , 因此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毛利率也普遍高于国内 。 如宁德时代去年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就比国内业务高出5% 。
02从内卷到外卷
一般而言 , 当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时 , 大部分的玩家也会默认接受现有格局 , 追求稳健经营 。
但在国内动力电池赛道 , 藏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光芒下的二线电池厂却是“赌性更坚强” , 扩产计划相比两大巨头丝毫不弱下风 。 这是赛道内卷的一个重要表现 。
中国动力电池“卷”向全球
文章图片
国轩高科股价表现(2015年1月至今)浙商证券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预测 , 欣旺达、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2025年产能预计可达140GWh、200GWh、300GWh、100GWh、500GWh 。 作为对比 , LG新能源和松下的2025年产能规划分别为430GWh和160GWh 。
几家电池厂未来几年的增速相比一线电池厂更快 , 2021-2025年间产能复合增速最快可达56% 。
由于凶猛的扩产计划 , 尽管当前国内动力电池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 但有不少声音担忧过度扩产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 , 引发行业的恶性竞争 。 尤其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30% , 市场增速可能阶段性放缓 。
出海正在成为拥挤产能的一个重要去处 , 帮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打开空间 。
从自身条件来说 , 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 。 虽然部分一线国际主机厂有将其作为二供、起到制衡和替补作用的意图 , 但这同时也证明了 , 部分国内二线电池厂的技术能力已经初步获得了下游客户认可 。
另一个可以提供佐证的事实是 , LG新能源和松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国产企业所分食 , 本土品牌获得绝对优势 。 根据最新数据 , 上半年国内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商中 , 只有LG新能源一家外资企业 , 市占率为2.85%;而就在两年前 , 两家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还都在10%以上 。
中国动力电池“卷”向全球
文章图片
不过 , 能够把产品销售出去、抢占市场 , 并不意味着能够赚到钱 , 因为成本控制并非易事 。 泰达宏利的明星基金经理王鹏曾指出 , 去年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之高 , 导致国内只有一线电池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可以盈利 。
这背后是产品的良品率和规模效应的问题 , 但最终还要归因到技术层面 。 长期来看 , 企业无法长久依赖融资输血 , 只有盈利才能持续性的投入研发 , 实现技术上的不断迭代和领先 。
03制衡与博弈
如前文所言 , 车企为了保障电池的稳定供应以及相互制衡 , 往往会引入二供、三供 。 这个机制曾经为宁德时代的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 , 也是如今国内电池企业 , 尤其是二线企业的关键机遇所在 。
回顾历史 , 松下电池自2009年就开始与特斯拉合作18650型号电池 , 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特斯拉“独家”电池供应商 , 但因为松下不愿承担风险扩大产能和降低电池价格 , 特斯拉选择了先后牵手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 , 成就了新伙伴的成功 , 也造成了松下电池市场地位的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