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 , 笔记本在游戏性能方面的表现始终要落后于同期的台式电脑 , 为了尽可能提升笔记本的游戏动力 , 外置显卡扩展坞便闪亮登场 。 随着第12代酷睿和AMD锐龙6000移动平台的发售 , 雷电4和USB4 , 很多新款笔记本都具备了使用外置显卡扩展坞的能力 。 那么 , 这种可以让笔记本用上桌面显卡的外设 , 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文章图片
从乱战到统一外置显卡的接口
笔记本专用的外置显卡 ,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 这种外设之所以多年来没能普及 ,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通用接口的拖累——在雷电3出现之前 , 各大笔记本品牌只能各自为战 , 互不兼容体验不一的外置显卡扩展坞自然难当大任 。
华硕XGStation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华硕在2008年推出的XGStation可以视为(笔记本专用)外置显卡扩展坞的鼻祖 , 该产品内置GeForce8600GT独显 , 能与标配ExpressCard扩展接口的笔记本搭档 。 可惜XGStation内置的显卡不能更换 , 标配ExpressCard接口的产品也并不多见 , 而且ExpressCard的带宽仅相当于PCIex1(PCI-Ex1 , 下同) , 性能衰减很大 , 所以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文章图片
索尼PowerMediaDock
索尼在2011年发布VAIOZ(13.1英寸 , 1.2kg)时也同步推出了名为PowerMediaDock的显卡扩展坞 , 后者内置AMDRadeon6650M移动版独显 , 通过LightPeak接口与VAIOZ相连 , 从而获得远超后者集成IntelHDGraphics3000核显的游戏性能 。 问题依旧 , PowerMediaDock仅支持指定的笔记本 , 而且Radeon6650M独显的性能其实也不怎么样 , 对游戏玩家的吸引力不高 。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文章图片
微星潘多拉魔盒
微星也曾为2014年发布的GS30笔记本(在搭载酷睿i7-4860HQ处理器的情况下依旧拥有19.8mm厚度和1.2kg的轻盈身材)准备了名为“潘多拉魔盒”的显卡扩展坞(内部显卡可以自行更换) , 为了获PCIex16的总线连接能力 , 微星在GS30的尾部添加了额外的PCI-E金手指 。 由于潘多拉魔盒“只认”GS30 , 所以知名度更低 。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文章图片
外星人GraphicAmplifier
在外置显卡扩展坞领域 , AlienwareGraphicsAmplifier无疑是最为知名的 , 毕竟购买外星人的游戏玩家都“不差钱” , 愿意为这种小众且昂贵的外设买单 。 GraphicsAmplifier采用了专用的物理接口 , 通过PCIe通道与Alienware游戏本相连 。 但也正因为Alienware主机原本就非常贵 , 所以GraphicsAmplifier也只在发烧圈子里广为传播 。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文章图片
第三方扩展坞
来自笔记本厂商的原装显卡扩展坞大都不便宜 , 因此市面上也曾出现过不少第三方的兼容扩展坞外设 , 有些产品甚至连外壳都没有 , 但却能以更小的开销满足笔记本与桌面显卡联姻的梦想 。
受制于尺寸和功耗|性能层面的耗损,是否值得我们的期待?
文章图片
最早的第三方扩展坞采用ExpressCard扩展接口 , 后来还出现过改用M.2转PCIe的扩展坞 , 但普通笔记本(需内置额外的M.2插槽)要想与它们相连 , 往往需要拆开后盖或暴力打孔——这就是缺少通用高速接口必须面对的困局 , 直到雷电3接口出现 , 外置显卡才看到普及的曙光 。
雷电扩展坞外置显卡的普及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