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李振日前|观澜亭|“用预制菜而未告知”成投诉热点,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李振日前|观澜亭|“用预制菜而未告知”成投诉热点,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李振日前|观澜亭|“用预制菜而未告知”成投诉热点,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李振
日前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 其中投诉数量居前的一类是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 。
堂食或外卖用了预制菜不告知 , 为何引起消费者投诉?主要原因 , 从网友留言中就能窥见一斑 , 是商家销售行为的不诚信 。 消费者外出就餐 , 除了追求省时省力 , 另一层很重要的心理期待就是品尝厨师现场制作菜品的新鲜感 , 享受一份独一无二的腾腾“锅气” 。 用预制菜替代现场制作 , 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消费者对外出就餐的完整体验 , 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蚕食——使用预制菜而不告知 , 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当然 , 不能仅凭此就把预制菜排除在餐饮行业之外 。 应当看到 , 预制菜简化省略了买菜、择菜、洗菜、切菜、烹制的繁琐步骤 , 打开包装简单复热就能做出美味 , 省时省力节省人力成本 , 精准切中了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刚需 。 相关报道显示 , 目前广州连锁餐饮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已经超过80% , 足以见得商家对预制菜的强烈需求 。
如何在消费者的投诉和商家的青睐之间找到平衡点 , 关键在于预制菜使用的透明 。 餐饮机构应当重视消费者对堂食就餐现场制作的需求 , 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 以及预制菜的品牌、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主动告知消费者 , 切实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 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 不过也有法律人士表示 , 目前暂时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餐饮企业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是否使用预制品菜品 , 预制菜使用边界的厘清还有赖于相关规范的进一步完善 。
今天的预制菜之争其实留给了相关各方一道敞开式的命题 。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 , 要在准确评估自己定位的基础上考虑好预制菜使用:以厨师现场制作为卖点的餐饮机构可能会走上一条相对小众、更为高端的“手造”路线 , 主打预制菜的餐饮机构 , 如食堂、快餐店等则要提供给消费者工业流水线式方便快捷的就餐体验 。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在初期推广过程中遇到不习惯、不接受、不认同是正常的 , 关键在于以创新思维、创新解法化解阻力 。 对于致力于角逐预制菜赛道的企业和地方来说 , 有责任承担起产品完善和市场引导的责任 , 以实际行动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 对于消费者将预制菜等同于“隔夜菜”等质疑 , 企业或行业协会可以主动出来解疑释惑 , 回应不同声音 。 同时 , 持续优化预制菜各项指标性能 , 以实际数据打消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健康担忧 。
以科技手段改良口味口感 , 使预制菜更具有大厨口感 。 不断发掘预制菜的营养属性、健康属性等其他属性 , 比如开发针对减重人群、术后人群等不同营养需求者的预制菜菜品 , 参与健康产业的蓝海竞争……
千亿级的预制菜市场 , 赛道无限宽广 。 跳出已有的市场竞争格局 , 抢占新高地 , 预制菜或许更能抓住消费者的胃 , 抓住消费者的心 。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李振日前|观澜亭|“用预制菜而未告知”成投诉热点,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