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36氪项目报道|58同城上线「斑马智能设计」,帮助生态内百万商户做好创意营销


在线设计作为企业创意营销服务中的关键一环 , 如今已经不再罕见 。
越来越人性化的产品功能和高度集成的版权管理 , 正在将越来越多场景下的设计需求变得像“做PPT”一样简便 。 而随着整个赛道进入了toB化转型阶段 , 虽然产品体验等核心能力仍然重要 , 但似乎一场生态战也正在发生 。
过去一年中 , 中国在线设计协同领域共融资60亿以上 。 而数据显示 , 设计协作SaaS领域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3.73亿 , 其中包括微商、电商零售、数字营销、广告设计、自媒体等各个用户群体 。
【王强|36氪项目报道|58同城上线「斑马智能设计」,帮助生态内百万商户做好创意营销】除了稿定设计、爱设计、创客贴等创业项目 , 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在智能设计上的生态布局也已经显露端倪 。 如阿里的鹿班、腾讯的CoDesign、京东的玲珑等 , 这些互联网大厂自研设计平台往往诞生于其设计团队的工作流 , 在服务于内部不同事业部的基础上 , 被孵化出来 , 面向更广阔的B端和C端生态 ,
比起外部设计工具 , 这些生态性产品的优势通常表现为:更了解企业自身或同类型企业及其客户的业务需求 , 同时 , 由于经历了丰富的内部专业性积淀 , 能够更好地消化目标受众和主流场景 。 以营销服务属性较重的阿里为例 , 其阿里云和电商系生态下本身有大量的企业用户、中小微商等资源 , 因此鹿班才能够形成从设计规格到输出场景高度集成的标准化设计流程 。
基于这一需求 , 生活服务巨头58同城也随之孵化出了「斑马智能设计平台」(banma.58.com) , 于2020年10月开始在内部运营 , 作为集团设计中台 , 致力于为前台业务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 更好地服务于集团自有商户 。

大众化策略:为不会设计的人而设计
“最开始其实是想解决一个58同城内部设计审核流程的问题 , 提效、节省审核成本 , 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想着去做智能设计相关的产品 。 ”
「斑马」产品负责人丁楷镔告诉36氪 , 58同城内部每天都会有很多运营投放相关的设计需求 , 重复性需求越来越多 , 他们就开始思考能不能把这件事进行“线上流程化” 。
2020年初 , 「斑马」智能设计的第一个版本诞生 。 然而上线之后发现 , 由于需要开发大量不同的创意内容模版 , 效率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 反而在人力和技术上面的投入成本更高了 。
思路由此开始改变 。 在线设计再向前一步 , 即为快速、大批量的智能设计 , 包括自动抠图、尺寸智能延展等能力在内 , 不但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用户门槛 , 也能够解放设计资源和人力支持的需求 。
“因此我们也完全没有将受众放在设计师身上 。 从整个内部平台来看 , 用户占比中销售和运营的角色占到了73% , 其他是产品技术人员等 。 ”
丁楷镔直言 , 面对专业性极强的设计角色 , 会有更专业的软件承载设计师的高级技巧和需求 , 而「斑马」想要触达到的是58同城面向的大量商家商户 。
明确的生态定位下 , 产生了明确的目标 。 以58同城的销售团队举例 , 目前 , 销售团队的工作内容是帮助商户发布内容和管理内容 , 而「斑马」则致力于通过优先服务内部销售人员的方式 , 提升销售团队与商户之间的协作效率 , 来满足近年来对数字化运营越来越敏感的中小微商户 , 从而打开外部市场 。 公开数据显示 , 全国销售人员大概在八千万左右 , 加上自媒体运营等相关 , 用户体量能达到三亿人 , 市场土壤相当肥沃 。
减去了一部分更专业的设计人员 , 目标受众仍然一直是在线设计领域的痛点 。 很多产品成立之初为了扩大声量 , 往往更加注重管理C端的体验与定价 , 而近年来随着企业用户从上至下的内容意识增强 , 竞争格局也在跟随阿里鹿班等平台的脚步 , 向toB方向转型 。 在这一点上 , 「斑马」虽然在产品定位上也采取了大众化策略 , 却在一开始就打通了企业服务的商业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