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人工智能画的图,比拍照更真?同济AI社区改造项目落地,能否取代人类规划师

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 。
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人工智能画的图,比拍照更真?同济AI社区改造项目落地,能否取代人类规划师
文章图片
日前 , 杨浦区延吉新村敦化居委会内的一个破败院落 , 经过改造以后变成公共小花园 , 一群居民和同济学生在花园围墙上共同创作了一面墙绘 。 这是同济大学“城市360”人工智能设计平台在社区落成的第一个微更新项目 。
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人工智能画的图,比拍照更真?同济AI社区改造项目落地,能否取代人类规划师
文章图片
目前 , “城市360”已在上海市四平路街道、五角场街道、豫园街道、延吉新村街道、广州市桥南街道、北京回龙观等全国20余条街道共53个社区建立了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微更新服务体系 。
这个团队的核心是建立了一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 , 让没有任何设计专业基础的居民都可以在平台上通过智能交互 , 完成自己心中的设计图 。 那么 , 活跃在上海各社区的规划师、设计师 , 会否最终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改造:畸零空间背后的公共参与
这本是小区围墙内的一处“畸零空间” , 大致呈L型 , 两边为居民区 , 仅一个主出口 , 与其相邻的是一栋供居民娱乐的建筑 。 过去 , 场地内只有破败的花箱 , 晒得掉色的木板、木座椅 , 还有一个类似葡萄架的架子 , 居民很少在此停留 。
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人工智能画的图,比拍照更真?同济AI社区改造项目落地,能否取代人类规划师
文章图片
这些结构零散、不规则的畸零空间 , 正是“城市360”团队关注的对象 。 “被切割破碎的空间散落在社区各处 , 逐渐荒废 , 由于面积小但改造成本高 , 很少被社区规划师们列入微更新项目清单 。 ”团队指导教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郭禹辰告诉采访人员 , 畸零空间其实是小而好用的区域 。 “放置一个廊架 , 增添一些绿植和格栅 , 布置一些具有复合功能的街道家具 , 就能变成一个创意空间 。 ”
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人工智能画的图,比拍照更真?同济AI社区改造项目落地,能否取代人类规划师
文章图片
已经竣工的延吉社区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 木制的地板与墙面的颜色相互映衬 , 大量的椅子为社区居民提供休息的场地 , 淡蓝色的架子焕发出生机 , 令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 在这小小一隅之中 , 居民和同济学生在一面空墙前绘制 。
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人工智能画的图,比拍照更真?同济AI社区改造项目落地,能否取代人类规划师】由居民担当主力创作的 , 不仅是一面墙绘 , 更是整个空间的设计图 。
迭代:从做选择题到建模型
两年前 , “城市360”团队开始致力于研发一个“人工智能设计师”平台 。 这支由同济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创立的跨学院项目 , 成员来自同济的经济管理、建筑规划、机械能源、交通运输等多个专业 。 这个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交互平台 , 可以让任何人成为设计师 。
在以往微更新项目中 , 设计师和居民解释改造项目的专业术语 , 居民听不懂 。 “我不知道什么是宽高比 , 我只想要一个篮球架 。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 不但增加了沟通成本 , 还会导致最终的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居民的真正意愿 。
摘要:这是让人工智能与规划师一次“对话”。|人工智能画的图,比拍照更真?同济AI社区改造项目落地,能否取代人类规划师
文章图片
1.0版本的“人工智能设计师”平台 , 可以将专业的设计术语翻译成一些简单的选择题 , 让居民通过答题来协商出设计规划图的初稿 。 而如今两年过后 , 该平台已经实现了迭代升级 , 由原来做文字选择题 , 变成建“图像模型” 。
录入现场图纸以后 , 居民可以在成百上千种公共座椅、廊架、花箱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 , 拖动到虚拟的场地上 , 形成十分直观的设计图 。 由人工智能根据居民想法设计出来的图纸 , 就像拍照一样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