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老级科学家,错过两次诺奖,为国鞠躬尽瘁,如今罕为人知

在中国物理学家中 , 拥有国际声誉的人并不多 , 但GreatWang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个 , 这是老外给他的尊称 , 意思是“伟大的王” , “王”字一语双关地说明了他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
他就是中国元老级科学家 ,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淦读作gàn) 。 他是GreatWang , 一生取得无数成就 , 却遗憾错过了两次诺贝尔奖 。 不过他有个学生很有名 , 名字叫做李政道 。
中国元老级科学家,错过两次诺奖,为国鞠躬尽瘁,如今罕为人知
文章图片
在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中 , 我们可能更加熟悉钱学森 , 因为他艰难的归国历程和卓越的贡献 , 王淦昌只比钱学森大四岁 , 钱学森归国是在1956年 , 王淦昌1934年就回到了祖国 , 比钱学森早了20多年 。
王淦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经历 , 他又是如何错过两次诺奖的?
1907年 , 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 , 与其他天才科学家不同的是 , 王淦昌颇有些大器晚成的意思 。 他在1924年才高中毕业 , 然后竟然去了一所职业学校 , 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技术 , 相当于民国“蓝翔” 。 然而转折发生得太快 , 1925年王淦昌就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
中国元老级科学家,错过两次诺奖,为国鞠躬尽瘁,如今罕为人知
文章图片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 , 王淦昌得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 1930年 , 王淦昌来到德国柏林大学 , 攻读物理学研究生学位 。 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 王淦昌第一个提出了通过实验方式获得中子的设想 , 1932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按照王淦昌的思路进行实验 , 果然发现了中子 , 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 王淦昌却对此毫无怨言 , 此事一度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
王淦昌在德国柏林大学的学习速度堪比“火箭” 。 1930年来到柏林大学攻读研究生 , 结果到1932年12月就因为内转换电子的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 。 物理学硕士加博士 , 王淦昌只用了两年时间 。 博士毕业后 , 王淦昌前往欧洲各个著名高校游学访问 , 增长了见识 。 1934年 , 王淦昌拒绝国外的一切邀请 , 毅然回到国内 , 在中国多所高校担任物理系教授 , 此时的王淦昌只有27岁 。 27岁的物理教授能培养出什么好学生?王淦昌就是在这一时期带出了李政道 , 并极力推荐他到国外留学 。
中国元老级科学家,错过两次诺奖,为国鞠躬尽瘁,如今罕为人知
文章图片
1941年 , 王淦昌在中国的大西南艰苦教研 , 却依然关注着国际物理学的最新发展 。 他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 , 详细写出了他探测中微子的思路 , 但由于国内的环境和仪器设备的限制 , 他无法完成实验 。 这篇文章在美国发表后 , 迅速引起了美国物理学界的重视 。 五个月后 , 美国物理学家艾伦就成功完成了初步实验 , 最后由美国人莱因斯和考恩发现了中微子的存在 , 这两个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 王淦昌第二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
新中国成立后 , 王淦昌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 主要研究方向开始向原子武器发展 。 为了更好的研究 , 王淦昌作为中方代表被派遣到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 。
1959年 , 王淦昌带领团队在100亿电子伏质子同步稳相加速器上做实验时 , 首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 , 填补了人类在微观世界图像上的一个空白 , 意义仅次于正电子和反质子的发现 , 引起了世界轰动 。 “GreatWang”的称号开始在国际上广为流传 。
中国元老级科学家,错过两次诺奖,为国鞠躬尽瘁,如今罕为人知
文章图片
然而从1961年开始 , 王淦昌却神秘消失了 , 直到17年后 , 他才重新出现 。 在王淦昌消失的17年里 , 中国西北大漠里出现一个叫“王京”的人 。 原来 , 王淦昌受命秘密参与到原子弹的研发工作 , 需要极其保密 , 王淦昌从此隐姓埋名 , 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王京 。 王京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 , 就基本摸清了原子弹内爆手段和实验技术 , 为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