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近年来|杨峰:让航天触手可及 为时代创造价值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 这背后是中国航天朝气蓬勃的年轻力量 。 从科研院所到生产企业 , 从一枚枚长征火箭搭载飞天梦想直刺苍穹到浩瀚星空里传回的一张张卫星照片 , 都离不开一个个夜以继日、奋力投身科研创新事业的追梦身影 , 他们勾勒出新时代中国航天人的奋斗轨迹 。 作为一个“搞航天的创业者” , 天仪研究院的创始人杨峰便是追梦人之一 , 他的梦想是“让用卫星像用电一样便捷”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近年来|杨峰:让航天触手可及 为时代创造价值
文章图片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峰 , 2016年成立了天仪研究院 。 这是一家专注于商业化SAR遥感卫星数据及星座服务的民营航天企业 , 成立仅六年的时间 , 已完成14次太空任务 , 发射了25颗小卫星 。
在大众的印象中 , 卫星研制是神圣且神秘的 , 而且由于涉及部门多、技术要求高 , 过去几十年 , 一直是由国有航天部门或企业来承担这一重担 ,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航天“国家队” 。 杨峰在公司成立初期就设立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国家队’做高大上的国家任务 , 做国之重器;我们做小快灵的商业产品和服务 。 ”
2016年11月10日上午7时42分 , 潇湘一号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这是公司成立之初放飞的第一颗卫星 , 也是我国首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 。 杨峰紧张地站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指挥大厅里 , 度过了而立之年以来最为漫长的19秒钟 。
2016年的4月 , 长沙阴雨连连 , 实验室的地板晾了一个月都没干 。 不但实验室没准备好 , 天使投资人的钱也还没到账 。 就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 , 杨峰接到了“潇湘一号”的单子 。 按照以往国内外微小卫星公司发展的经验来看 , 从成立到发射第一颗卫星基本会花费2-3年 。 但是此时距离11月的火箭发射只剩下几个月时间了 , 除了往前冲已经别无选择 。
为了控制整体成本 , 杨峰决定用自主研发的星箭分离机构代替海外高价采购 。 “分离器”的可靠性直接决定着卫星发射的成败 , 经过几百次的“抛星测试”后 , 天仪工程师终于把星箭分离机构的成本硬生生给降了下来 。 杨峰认为 , 成本是阻碍商业航天发展的最大难题 , 如果未来每个环节的成本价都由配套提供商说了算 , 那么降低卫星研发成本的想法将无从下手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近年来|杨峰:让航天触手可及 为时代创造价值】2020年12月22日 , 天仪研究院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卫星入轨1周内就成功获得首批遥感图像 , 实现了我国首个商业SAR卫星的高质量成像 。 今年2月27日 , 由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 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近年来|杨峰:让航天触手可及 为时代创造价值
文章图片
从创业初期开始做科研卫星 , 到现在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 , 杨峰的事业版图更加清晰 , 步伐也更加坚定 。
“光学遥感卫星需要靠太阳光在相机上成像 , 相当于给人拍照片 , SAR卫星相当于给人拍X光片 , 没有可见光也可以拍摄 , 有很强的穿透力 , 不受天气影响 , 能够全天时、全天候捕捉地球信息 , 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洋监测、资源勘查、农作物估产、测绘等方面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 ”杨峰用生动的比喻科普SAR遥感卫星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近年来|杨峰:让航天触手可及 为时代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