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互联网危机的真实出路

社交|互联网危机的真实出路

文章图片

社交|互联网危机的真实出路

文章图片

社交|互联网危机的真实出路

文章图片

社交|互联网危机的真实出路


文 | 杨旭然

编辑 | 王方玉

出品 | tide-biz
阿里跌 , 腾讯跌 , 美团跌 , 没上市的字节跳动估值也被下调 。 在资本市场上 , 互联网公司正在面临一次严峻的困难时期 。

这是整个行业历史上的第二次系统性风险——上一次已经是有些遥远的二十年前 , 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期 。
本轮风险展示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 已远超简单的估值变化范畴: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见顶、业绩增速下降、反垄断和数据信息等行业监管日趋严格 。 这些因素的合力导致 , 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快速下降 。
下沉市场是被行业寄予厚望的新空间 。 拼多多积累了超过淘宝的用户数量 , 快手的5亿用户撑起了最高1.7万亿港元的市值 。 但经过几年渗透 , 两家下沉市场的代表企业市值跌去大半 , 显示出曾经的蓝海正在迅速变红 。
军工研究-一线城市-高线级城市-下沉市场 , 互联网几十年间从实验室走向民用 , 再从一线城市到低线级城市的扩张路径清晰可见 。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 , 中国的科技互联网公司也逐渐失去了进一步成长的空间 。
日益逼仄的状态下 , 中国的科技互联网开始进入“夺食阶段”:用多元化的方式化解单一业务增长放缓的窘境 , 相互进攻至其他公司的业务领域 。 还有部分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实体领域寻找增量 , 最终引起了监管力量的强烈警觉 。
在这场系统性风险面前 , 出海成了无法绕开 , 却又被有意无意忽视的话题 。
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和服务 , 几乎成了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寻找增量的唯一选择 。 尤其是主营业务天生就在海外的一些“原生出海”型科技互联网公司 , 开始展示出超越同行的成长能力 。
01 国内用户瓜分殆尽


失去了高速成长赖以存在的用户基础后 , 资本对科网股的追捧开始退潮 。
互联网企业与大多数传统产业不同的特点就是高度依赖用户 , 强调用户规模 , 强调用户价值的发掘 。 如果失去了用户 , 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无从谈起 。
拥有了用户 , 互联网公司才能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 很多企业都是从一个聚拢用户的服务开始的——这些服务开始的时候甚至没有形成商业模式 , 腾讯、陌陌等社交工具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行业探索出了以广告、游戏、电商和投资为主的获取收入的模式 , 这些也成了巨头级企业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
没有用户的累积 , 这些商业模式都是水月镜花 。 但现实的严酷就在于 , 互联网的触手已经伸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 城市、乡镇市场 , 新的用户来源消失殆尽 。
拼多多、快手和抖音是下沉市场接受度最高的APP , 几家公司也吃到了下沉市场的增量红利 , 但如今已经分别遭遇了不同的困境:拼多多的单位用户消费金额上涨缓慢 , 快手用户使用时长出现下滑 。 大量公司至今仍严重依赖资本输血和补贴获客以此获得收入 , 没能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 。
下沉市场空间不再 , 仅剩幼儿和老年人群能够称之为增量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