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领风骚数十年,复盘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砺石汽车(ID:lishiqiche2016) , 作者:王剑 , 创业邦经授权
在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 , 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分别在不同阶段引领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 当前 , 这一历史重任又落到了特斯拉的身上 。
120世纪初的一天 ,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参观芝加哥的一家屠宰场时 , 深受启发 。
活生生的肉牛被送进屠宰场的流水线后 , 经过一系列宰杀分割 , 从终端出来已是一块块新鲜的牛肉 。
而且整个工厂内的工人 , 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步骤 , 效率极高 。
别人看到的是机械化的宰杀过程 , 亨利·福特看到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汽车生产模式 。 他联想到如果能将这套模式复制到自己的汽车厂 , 那将会解决困扰自己多年的效率和成本问题 。
当时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厂商已经普及了装配线(Assemblyline)模式 , 效率虽好于纯手工模式 , 但工人依然需要在不同工序车间走动 。 福特汽车也不例外 。
事实上 , 相比竞争对手动辄数千美元的售价 , 福特生产的T型车最初售价只有850美元 , 已经很便宜了 。
可福特并不满足 ,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 他始终在寻找提升效率的办法 。
受到屠宰场之行的启发 , 福特回去便开始研究更高效的生产模式 。
1913年 , 福特汽车的底特律工厂采用了著名的“流水线”(movingassemblyline)生产模式 , 将原来装配线改造成用传送带驱动 。 工人只需负责单一的工序 , 做完之后产品随传送带进入下个工序 , 直至汽车装配完成 。
流水生产线的问世简化了福特T型车的组装流程 , 将原来涉及3000个组装部件的工序简化为84道工序 。
各领风骚数十年,复盘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文章图片
流水线出现之前 , 福特汽车的年产量只有10000辆 , 而流水线出现后的1913-1914年间 , 福特就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 , 每天生产近800辆 , 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 。
到1920年 , 福特汽车的年产量已经突破1000000辆 , 堪称奇迹 。
由于生产效率实在太快 , 甚至还出现了福特汽车下线后 , 油漆都还没干的尴尬局面 。
快速高效的生产流程也降低了成本 , T型车的售价直接降到290美元 , 比买部马车还便宜 。
按照福特工厂的日薪5美元/8小时计算 , 普通工人不到半年就能买一辆T型车 。
产量激增 , 人手也不够了 。 在比同行平均高两倍的诱惑下 , 大批美国人哼着“到底特律去”的歌谣来到福特汽车厂 。
有了标准化的流水作业模式 , 任何人不分工种、年龄 , 只要培训合格就能立即上岗作业 , 而且效率不输于传统熟练工 , 这意味着曾经只有技术人员才能造汽车的历史被彻底颠覆 。
福特生产线出现的意义不仅是让美国人买得起汽车 , 关键是使包括汽车在内的各种工业产品生产都能得以标准化、批量化 , 这极大促进了美国整个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
汽车工业的快速崛起带动了美国整个工业产值的提升 , 身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靠卖军工产品不仅腰包鼓了起来 , 更由此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 工业产值占到世界总产值的38% 。
遗憾的是 , 对产量的极致追求 , 使福特T型车也不断出现质量问题 , 甚至每10辆中就有一辆会出现车门打不开的问题 。
同时 , 铺天盖地的T型车也让美国人有些“审美疲劳” , 过于单调的车型也让人们吐槽“为什么T型车像情人?因为你不想在街上被看到和它在一起 。 ”
如此背景下 , 终于让其他竞争对手看到了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