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中芯国际的变与不变( 三 )


事实上,蒋尚义早在2016年底便曾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第三类独立非执行董事,但在三年任期满后,中芯国际与蒋并没有续签合同,此后蒋尚义便去了去年因暴雷问题被网友唾弃的“武汉弘芯”项目担任高管。
台积电|中芯国际的变与不变
文章插图
自从美国开始制裁我国半导体行业后,国内各地纷纷涌现了多个政企联合的集成电路项目。古人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大肆发展背后,是各地相关产业陆续被爆出问题的无奈现实,甚至出现停滞乃至烂尾。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蒋尚义就职的武汉弘芯。对此事,央视曾做过报道,标题为《武汉弘芯“陷”停工,千亿投资项目遭遇资金难题》。
当时的弘芯首席执行官,便是蒋尚义。虽然其在去年6月通过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称自己已于2020年6月提交辞呈,但在社交媒体上仍有人对此事表示抱怨与反感。
如今蒋尚义入职中芯国际已8月有余,但其所承诺的EUV光刻机至今仍未到货。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的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的非顶级领域,已有足够优秀的成绩。去年4月,中芯国际便为荣耀代工了麒麟710A芯片,该芯片使用14nm制程,一度实现了国产化零的突破。
但需要知悉,基于14nm制程研发的710a相较于台积电2两年前生产的基于12nm制程的710a,无论是还在制程还是性能上,均存在差距较大差距。
这还是在710芯片发布的2年后取得的成果,可见中芯国际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长一路要走。
时至今日,中芯国际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仍算不上顶级。
骁龙888基于5nm制程研发、麒麟9000也基于5nm,哪怕是几年前的苹果A12,也是基于7nm打造而成。以目前中芯国际的技术水平,这些订单其均无法完成。
芯片代工企业想要发展,进行相关的技术升级,拿下足够的订单是必须的。只有企业拿下足够的订单,才有产生足够的利润去发展技术,吸引人才,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
03、上市后的未来19天,45天,6000亿,350倍,这是当时中芯国际创下的记录。
去年7月,中芯国际回归A股登陆科创板,创下18天的历史最快过会记录,从提交上市申请到正式上市累计用时不过45天,上市首日市值突破6000亿,市盈率达到惊人的350倍。
那么,1年后的今天,中芯国际发展如何。
根据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今年2季度营收13.44亿美元,同比增长43.2%,较今年一季度增长21.8%;毛利4.05亿美元,同比增长62.9%,较今年一季度增长61.9%。
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自2020年以来的全球缺芯问题,使产能相对丰富的代工企业顺理成章的成为时代获益者。
不仅如此,根据财报可知,中芯国际FinFET/28纳米的收入提升明显,是今年一季度的两倍多,同比增长60%左右。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二季度中芯国际营收13.44亿美元,本公司拥有人的应占利润达到6.88亿美元,可以发现,中芯国际的利润率达到了惊人的50%左右。
而这6.88亿美元的利润中,仅中芯长电的股权便提供了2.3亿美元,其中还有部分因相关政策所获的免税福利,这便是利润率较高的核心原因。
除此之外,一些关于中芯国际上市后的未来发展层面问题也值得关注。
第一个问题来自财报。
在中芯国际今年一季度财报中,“以技术节点分类”中存在14/28纳米这一分类,占比约7%。而在二季度财报中,这一分类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已提及的“FinFET/28纳米”这一分类。
针对此,有相关人士表示,这一变化说明了两件事。
其一,N+1工艺可能在财报中已被计入FinFET/28纳米这一项目分类;其二,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以及其他更为先进的制程工艺的实际表现可能并不理想,但并不想显示在财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