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出现“巨型蜗牛” 专家:别摸!别养!别吃!


这是蜗牛还是螺?
8月16日
在四川省攀枝花一小区内
雨后发现多只巨型蜗牛
引发小区居民围观拍照
专家提醒
遇到千万
别摸!
别养!
别吃!
市民惊见大蜗牛
大如鹅蛋或鸡蛋 , 哪来的?
8月16日一早 , 家住攀枝花市某小区的居民罗先生 , 雨后路过小区的垃圾袋旁时 , 发现袋子上有几只巨型蜗牛正在爬行 , 大的估计有鹅蛋大小 , 小的有鸡蛋大小 。
红星新闻从罗先生发来的视频中看到 , 这种巨型蜗牛很奇特 , 个头特别大 , 外壳形似螺状 , 黄褐色还带有花纹 。 罗先生说 , 每次下雨后 , 小区就会出现 , 这已经是我第四次看到了 , 估计有十几只 , 之前还看到过白色的 。
攀枝花的多位居民表示 , 几年前 , 攀枝花市的一些小区、公园出现过这种大蜗牛 , 大的有如小孩的拳头大小 , 小的如鸡蛋大小 。 对此 , 有小区居民提出疑问 ,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养?
|雨后出现“巨型蜗牛” 专家:别摸!别养!别吃!
文章插图

攀枝花一小区 , 罗先生发现的非洲大蜗牛
近日 , 有人拍摄大蜗牛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后 , 引发热议 , 早就有了 , 我还抓起耍过我们小区花台好多 , 我一看到都不让它活还有人吃这个……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攀枝花并非第一次出现这种大蜗牛 。 攀枝花市电视台曾报道称 , 市民周女士晚上路过五十四公园的时候 , 看见路边有很多大蜗牛 , 当时还分享给小伙伴 , 说赶快过来抓螺蛳 。 当时经攀枝花市东区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确认 , 五十四公园出现的是臭名远扬的非洲大蜗牛 。 比如说引进的草籽、树木、草坪等 , 它就极有可能带有蜗牛卵 。
采访人员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 , 除了在四川攀枝花 , 福建、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多个省份都发现过非洲大蜗牛的活动痕迹 。
专家确认是非洲大蜗牛
外来入侵物种 , 不建议食用或当宠物养
8月17日上午 , 采访人员将罗先生等人拍摄的视频 , 发给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确认 。 他在看了视频后 , 表示出现在攀枝花的这种生物就是非洲大蜗牛 , 也叫褐云玛瑙螺 。 它们的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 , 最大可长到超过20厘米 。 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 , 一般在雨后及夜间活动 , 白天几乎看不到 。
据悉 , 非洲大蜗牛的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蔬菜、花卉等植物 , 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 , 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 , 可危害500多种作物 。 赵力介绍 , 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 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 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
赵力告诉采访人员 , 有资料显示 , 在国内 , 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 20世纪上半叶 , 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 , 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 , 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 , 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 。 它们的寿命可达9年 , 繁殖能力特别强 。
据介绍 , 非洲大蜗牛的原产地为非洲东部 , 但到21世纪 , 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 。 在我国南部的多个省份都有发现 , 在四川主要分布在攀枝花 。 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 , 攀枝花的气候适合它们生存 。 赵力说 。
赵力还表示 , 非洲大蜗牛属于入侵物种 , 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 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 。 特别是野外环境中生长的 , 身上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和致病菌 。 未煮熟食用的话 , 有可能会感染 , 建议不要触碰或食用 , 也不建议当宠物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