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国际巨头暗算中国彩电,国产险遭灭顶之灾,京东方力挽狂澜(全文)( 三 )


也就在1992年痛苦改革时期 , 工厂迎来了第八任厂长 , 王东升 , 正是这个人的上任 , 挽救了垂死挣扎的北京电子管厂 , 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电子工业新的辉煌 。
王东升 , 浙江东阳人 , 1957年生 , 家境不错 , 父亲是医生 , 母亲是老师 。 由于“历史问题” , 王家在那十年间受到冲击 。
因为政审不过关 , 王东升不能读高中 , 于是下乡插队 , 十四岁的时候当了木工 , 后又进入县建筑公司 , 参加建设 。
虽然时运不济 , 但王东升从来都没有放弃学习 。 正因为这个特点 , 他才没有一直停留在低层次的工作上 。
1977年恢复高考 , 王东升考上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 学习财务 , 成绩很好 。 毕业那年 , 电子工业部从杭电挑选10名优秀学生 , 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 , 王东升正是其中之一 。
王东升运气不错 , 他被分配到总厂财务处 , 接触的都是科处长以上的专家和领导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这对他日后升迁作用重大 。
因为思想超前、很有个性 , 又年轻肯干 , 王东升很快得到赏识 , 不到26岁就被提拔为财会处副科长 , 31岁时被提拔为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处长 , 可谓少年得志 。 (这工厂是副省级企业 , 不要小瞧!)
虽然官运亨通 , 但王东升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 因为正在改革开放 , 人人都向外面的世界 , 他也觉得国有体制没什么希望 , 每天按部就班 , 为何不到外面闯一闯?他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
但老厂长张红飚十分器重王东升 , 把他当重点培养对象 , 希望他未来能够扛住工厂的重任 。
在张的委托下 , 王东升花了三个月时间设计出一份改革方案 , 厂长、书记非常高兴 , 要让他主持改革 , 但老干部们只想着早点退休领退休金 , 对改革毫无兴趣 。
王东升很不爽 , 他再也不想看到这帮老气横秋的家伙 , 工厂都这样了 , 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德性 , 工厂看来是没希望了 , 他决定离开 。
但就在王东升办好了调离手续时 , 老厂长带上厂里的一众领导 , 亲自登门 , 苦苦挽留 。 王东升被反复劝说很不耐烦 , 他反问一位老同事“我凭什么要留下来?”那位老同事回了一句:“就凭让我们的师傅不再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
是啊 , 工厂正值危难之际 , 大家竟然需要到菜市场捡烂白菜 , 食堂才能开锅 , 不能一走了之!王东升突然有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 , 他决定留下了 。

1992年 , 王东升接替张红飚 , 成为北京电子管厂第八任厂长 , 此时王东升35岁 , 电子厂36岁 。
王东升当初要离开是有充分理由的 , 接手后更加意识到 , 留下来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 因为工厂的情况实在惨不忍睹 。
工厂已经连年亏损 , 到1991年 , 已累计亏损6458万元 , 负债高达30625万元 。
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 一是军工订单骤减 , 民用订单受到技术限制 , 短时间上不来 。
另一个原因是 , 作为国有企业 , 它不仅要养活现有员工 , 还要负担大批退休员工的工资 , 那个年头社保制度还没出现 , 企业承担了员工从入职到坟墓的开销 , 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 此时 , 企业已经运行36年了 , 需要负担近5千人的退休工资 , 而且退休的越来越多 。
王东升面对艰难的处境 , 心情无比沉重 。
但是没办法 , 已经扛下了这个烂摊子 , 他无法逃避了 , 只能硬着头皮上 。
既然工厂病入膏肓 , 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 王东升决定改革 。
王东升很有抱负 , 在接任厂长前就在思考工厂的出路 , 此时已经酝酿出了改革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