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月谈数字时代|机器人养老服务,要过“适老”关( 二 )


机器人介入照护工作 , 客观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易导致老人产生被抛弃感 , 令老人尊严的维护面临严峻挑战 。 机器人养老服务的广泛应用将改变对老人功能健康的定义 , 当身心健康不再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依据 , 而是更多考察老人对机器人养老服务的适应情况和使用能力 , 将可能构成对不愿接受机器人服务、不会使用智慧养老技术的“数字失能”老人的歧视 。
因此 , 机器人养老服务需注意“达成照护目的并不能证明照护手段合理” , 应从是否道德与负责的角度对服务行为进行判断 。 老人应当从机器人养老服务中受益 , 老人的自主权、自决权、自理能力应通过机器人养老服务得到相应保障或提升 , 老人权益不应因接受机器人服务而受到任何形式的侵害 。
本文转自:半月谈数字时代|机器人养老服务,要过“适老”关
文章图片
观众在展会上了解一款“24小时老人智能陪护机器人” 。 新华社采访人员李紫恒摄
机器人养老服务以“造福”为目的
《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2019)》指出 , 服务局限性强 , 缺乏人性化助老措施和精神关爱 , 忽视老人的情感沟通需求和文娱生活需求 , 是智慧养老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 照护机器人文化内涵缺失 , 不重视尊老敬老伦理 , 在按需服务、以人为本等方面存在缺陷 , 是制约机器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
我国有超过4000万失能老人 , 较之健全老人 , 失能老人兼具失能人群与老人的双重弱势 。 机器人养老服务蓬勃发展 , 为失能老人赋权增能提供了宝贵机遇与技术支持 。 以失能老人照护帮扶作为研发与应用重点任务 , 以创新设备无缝接入失能老人日常生活 , 以完善服务有效提升失能老人养老质量 , 以有效反馈响应失能老人养老诉求 , 以无障碍服务体系夯实失能老人养老保障——机器人提供的养老服务 , 可使失能老人共享数字化社会建设成果 , 使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 。
包含机器人养老服务在内的所有智慧助老服务 , 都应踏上适老化发展道路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要求智能创新应紧贴老人需求特点 , 切实解决老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 。 以照护机器人为代表的智慧养老终端产品 , 应当是对老人友好 , 能切实满足老人需求、方便全体老人使用、有效适配帮助老人脱困 。 机器人养老服务适老化反映了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的发展态势 , 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 , 让老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