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林梅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天机”未曾泄露!天宫二号完成一项重要实验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林梅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吴长锋
采访人员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 , 该校潘建伟团队联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团队 , 通过“天宫二号”和四个卫星地面站上的紧凑型量子密钥分发(QKD)终端 , 实现了空对地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实验演示 。 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 , 刊登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光学》上 。
研究人员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系统 , 与“天宫二号”上的量子密钥分发终端配合 , 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 ,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地量子密钥分发试验” 。 “这是基于小型卫星星座的实用化量子保密通信迈出的重要一步 , 也被认为是创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说 。
未曾泄露的“天机”
“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 也是我国空间实验室建设之路上的里程碑 。 2016年9月 , “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应用载荷和设备成功发射 。 其中就有一颗大概两个微波炉大小 , 重量不足60公斤的针对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的载荷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林梅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天机”未曾泄露!天宫二号完成一项重要实验
文章图片
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的载荷 。
量子密钥分发主要是使用光的量子特性 , 来生成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的安全随机密钥 。 当时 , 在地面光纤网络建设方面 , 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主干线路“京沪干线”即将建成 。 然而 , 为了更远距离的量子保密通信 , 在建设地面光纤网络的同时 , 也要考虑如何在光纤无法到达或者超远地区间进行量子密钥分发 。
“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密钥分发载荷”这个“天机” , 就是以实现空地间实用化的量子密钥分发为目标 , 通过天上发射一个个单光子并在地面接收 , 生成量子密钥 。
“天宫二号”轨道飞行高度大约为400多公里 , 飞行速度约为每秒钟8公里 , 地面站的接收口径约一米 。 用来生成量子密钥的光子 , 需要精准地打在地面站的望远镜上 , 精准程度就如同在一辆全速行驶的高铁上 , 把一枚枚硬币准确地投到10公里以外的一个固定的矿泉水瓶里 。 量子密钥分发的精准度和实现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
2017年 , “天宫二号”顺利完成了和南山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
2018年 , “天宫二号”开始验证组网的能力 , 它希望自己能像一个“鹊桥”一样 , 让地面上的两处距离遥远的双方 , 可以共享密钥 。
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 , 科研团队利用“天宫二号”进行了19次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 和“天宫二号”打配合的地面站分别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云南丽江、河北兴隆以及青海德令哈 , 这四个地面站分布于北纬26度-44度 , 东经87度-118度之间 。
飞行在轨的三年时间里 , “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天机”完成了各项空间科学实验 , 为中国的“量子星座计划”夯实了基础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林梅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天机”未曾泄露!天宫二号完成一项重要实验
文章图片
地面站分发量子密钥实验 。
与“墨子号”携手形成“高低搭配”
“天宫二号”和“墨子号”卫星的紧密合作 , 成为这项研究中的一段佳话 。
2016年8月 ,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升上太空 。 在之前 , 潘建伟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卫星演示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卫星中继的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 但“墨子号”是个“大块头” , 它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重约130公斤 , 需要130瓦的功率 , 其科学实验任务还包括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在内的纠缠相关的量子通信实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