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为通信|任正非高喊:“活下来”!华为的寒意为什么不能太当真?

移为通信|任正非高喊:“活下来”!华为的寒意为什么不能太当真?

文章图片

移为通信|任正非高喊:“活下来”!华为的寒意为什么不能太当真?

文章图片

移为通信|任正非高喊:“活下来”!华为的寒意为什么不能太当真?

文章图片

移为通信|任正非高喊:“活下来”!华为的寒意为什么不能太当真?

文章图片

移为通信|任正非高喊:“活下来”!华为的寒意为什么不能太当真?


任正非一句:“华为要活下来 , 让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 。 ”
今日 , A股就崩了 , 超过4000支股票全线下跌 。 寒气还没有传递到华为的每一个人 , 但已经率先传递到A股上千千万万的股民了 。

可是 , 在队长看来 , 大家不必过于惊慌 , 对未来也不必过于忧虑 。 华为这家公司比较特殊 , 它所面临的寒冬跟大家心里普遍认为的寒冬有着巨大的不同 。 从本质上来讲 , 华为寒冬是一种风险预警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很擅长在公司内部进行“焦虑管理” , 这跟任正非的成长经历有关 。 他成长于一个“食不能饱腹 , 衣不能避寒”的艰苦时代 。 在贵州的农村里 , 任正非家不能说是赤贫 , 那也是妥妥的贫困家庭 。 在任正非家里 , 有6个兄弟姐妹 , 如果任正非偷吃一口饭 , 其他兄弟姐妹都要挨饿 。

靠着弟弟妹妹们节衣缩食 , 抠出来的玉米饼 , 任正非艰难地读完了大学 。 这种成长经历 , 让任正非对“潜在的危机”有着天生的敏感 。 在他44岁那年 , 下海创业 , 还被骗了200万货款 。 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公司曾无数次历经劫难 , 在生死边缘中坚强地活了下来 。
有了这些经历 , 任正非很敏感 , 对危机的嗅觉也比大多数人更灵敏 。 别看他喊出“华为要活下来”的口号 , 可其实 , 华为还远没有到“要倒下去”的地步 。 华为比中国绝大多数公司都要活得更好 , 更安全 。

华为的风险是被任正非有意地放大了 。 这就涉及到任正非的“焦虑管理学”了 。
根据华为公司披露 , 华为30岁以下的员工占比28% 。 也就是说 , 华为大部分员工年龄都在30岁以上 。 江湖中传闻的“35岁中年危机” , 在华为并不存在 。
如果一个职工大学毕业 , 22岁入职华为 , 在华为工作10年 , 年收入很容易突破百万 。 不说住豪宅 , 开豪车 , 至少在深圳有房有车有存款 , 是妥妥的中产阶级 。 要是在华为工作到35岁左右 , 资产过千万的也是大有人在 。

任正非作为华为的最高精神领袖 , 在他眼里 , 华为最大的危机不是赚不到钱 , 而是赚到的钱太多了 。 在市场中 , 华为以狼性著称 , 以奋斗者文化著称 。 可是 , 如何驱动不缺钱 , 不缺才干的15万华为精英呢?人性的弱点就是好吃懒做 。 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 , 中层管理的危机感是很弱的 。
拿着高薪 , 喝着茶 , 每天打个卡 , 就把钱给赚了 。 银行卡里存款过百万 , 房子买了两三套 , 家里还有老婆和孩子要陪伴 , 你让他们去奋斗 , 去为公司做开疆拓土 , 这个难度堪比攀登喜马拉雅山 。 许多华为员工赚够了钱 , 不想奋斗了 , 就跳槽去了中兴公司 。 因为中兴公司是大国企 , 工作压力远没有华为大 。
对任正非而言 , 最大的挑战就是 , 如何驱动这批不缺钱 , 不缺技术 , 还不缺能力的中国精英为华为持续奋斗?如何让一批有钱的技术骨干 , 持续为华为卖命?

在美国制裁华为的时候 , 任正非说:“这是华为集团最团结的状态 。 我从不担心美国制裁 , 我只担心华为公司没有战斗力 , 没有凝聚力 , 丧失奋斗者的初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