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网自去年4月升空以来|他是“太空之吻”背后的“满分总师”,为了自主创新宁可多等10年|2022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二 )


本文转自:文汇网自去年4月升空以来|他是“太空之吻”背后的“满分总师”,为了自主创新宁可多等10年|2022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文章图片
2017年 , 张崇峰(左二)在文昌发射基地现场(金智峰/摄)
2010年腊月二十七 , 神舟八号对接机构捕获缓冲试验正接近尾声 。 突然 , 捕获传感器信号异常 。 经分析 , 这种故障出现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 , 而且对任务影响不大 。
但是 , 张崇峰一个电话令下 , 所有准备回家过年的同事退掉机票、外地出差的即刻返程 , 整个团队又全部回到实验室 。 年三十晚上回家 , 年初二就返回实验室 , 整个团队又经过九天九夜废寝忘食的奋战 , 终于找到症结 , 排除了这千分之一的隐患 。
27年执着无悔走自主创新之路
从1995年成立 , 在27个年头中 , 对接机构研发团队几经起伏 , 最困难时仅剩7人 , 张崇峰却从未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产生过丝毫动摇的念头 。
“中国的载人航天 , 一定会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 所以无论再难都值得坚持 , 因为我们的每一分努力注定不会浪费 。 ”最令张崇峰感慨的是 , 当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那一刻 , 曾经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老设计师 , 却已辞世 , 没能感受到这份激动与喜悦 , “为了对接机构研制 , 他们半年里画出了比过去20年还多的图纸 , 退休后又再回到岗位” 。
对接机构就好像空间站的一个个巨大接口 , 通过连接不同航天器与设备 , 不断拓展新本领 。 已为空间对接白了头的张崇峰 , 提到空间站未来发展 , 语调不经意就高昂起来 , “美国将要建设的月球基地 , 也会大量使用对接机构 , 实现更大型空间设施的组装 , 我们也正在探索更多新领域” 。
本文转自:文汇网自去年4月升空以来|他是“太空之吻”背后的“满分总师”,为了自主创新宁可多等10年|2022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不断遇到新问题 , 不断解决新问题 , 这是一条他走来无悔的创新道路 。 沿途 , 他留下了一幅幅科技工作者的最美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