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阳日报《博物》2022年8月号|介绍深海的生命系统

本文转自:贵阳日报
本文转自:贵阳日报《博物》2022年8月号|介绍深海的生命系统
文章图片
《博物》2022年8月号 , 月刊
几米深的池塘 , 就是个物种丰富的小世界;几十米深的大江大湖 , 在内陆已经堪称壮观 。 至于海洋 , 其丰富性的数量级 , 远不是内陆湖海所能比拟的 。 最新一期《博物》杂志 , 从海洋的深海区域介绍海洋物种的丰富性 。
我们知道 , 地球表面的71%被海水覆盖 。 根据海洋地质学的定义 , 水深不到200米的大陆架称“浅海” , 俗称“透光区”;深度超过200米的则属深海 。 深海的面积占全球海洋84% 。 可以说 , 深海是海洋的主体 。 在深深的海水之下 , 几乎一片黑暗 , 水压更是难以承受 , 以至于人们常说“下深海 , 比上太空还难” 。 不过 , 经过上百年艰辛探索 , 人们通过载人深水潜水器潜入深海 , 发现在深海海底 , 有着比陆地上还壮观的山脉和平原 , 深海海底之下的地质运动 , 更在缓慢塑造着全球海陆面貌 。 文章写道 , 在海底地貌中 , 最引人注意的是“大洋中脊”:在太平洋东侧、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中间部分 , 分别有长长的海蒂山脉 , 总长度达6万多公里 , 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脉 。
更为精彩的是 , 人们渐渐发现深海也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 在过去 , 人类对于几百米以下的深海一无所知 , 认为几百米以下一片黑暗 , 没有阳光就没有光合作用 , 水温接近零度 , 植物“生产者”也就没有 。 如此“高黑冷”的海洋环境 , 被认为是生命禁区 。 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
本文转自:贵阳日报《博物》2022年8月号|介绍深海的生命系统】文章从深海生命的食物来源做了介绍:一是来自海洋表层的剩余物质 。 在深海和浅海之间 , 有许多生物往复穿梭 , 表层水域生物的尸体、粪便最终会分解成碎屑降入深海 , 成为深海生物的食物;一是海底不依赖阳光的生态系统 。 在地质活动十分活跃的深海海底 , 形成了很多裂隙 , 海水由此渗入 , 在高温、高压环境中被加热到350℃——400℃ , 并有多种金属和硫化物溶解在内 。 对大多数生物来说 , 重金属和硫化物都有毒 , 但海底有一些古菌、细菌等微生物 , 专门靠分解这些物质为生 , 并转化成有机物 , 以供养其他生物 , 也就是说 , 这些古菌、细菌扮演了类似植物的生态角色 , 深海的生命系统赖此而繁衍生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