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几个读书技巧,一年轻松读完300本!

掌握这几个读书技巧,一年轻松读完300本!
文章图片
我们这一代人 , 生在一个知识焦虑、学习焦虑 , 以此延伸 , 好似任何事情都逃不开内卷的焦虑时代 。
确实如此 。
我们赶在了复杂、快速变化的时代 , 科技飞速发展 , 信息大爆炸、新事物层出不穷 , 知识跨界融通更新迭代......
如何应对时刻都在高速运转的快时代呢?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升级我们的认知 。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 , 曾经做过一个名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主题分享 。 他提到:知识的爆发性价值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 最终帮助你完成阶层穿越 。 关键就是你有没有知识 , 你是不是能够完成认知升级 。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 , 升级认知最有效 , 也是最低成本的办法 , 可能就是读书了 。
而说到读书 ,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当意识到手机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的时候 , 总想去书店回归下纸质阅读的时代 。 可是 , 一到书店 , 却又总是引发另一重的焦虑和沮丧——那么多书 , 那么多知识 , 该从哪里开始?
读书 , 越来越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 很多的阅读计划总是在手机、娱乐、工作、焦虑各种各样主客观环境中变成有始无终 。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 , 读更多的书?似乎成了我们的又一个焦虑 。
好在这个焦虑有方法有技巧可以解决 。
渡边康弘在《如何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一书中 , 提到45种简单有效的读书技巧 , 不强迫 , 不应付 , 从被动看书到享受阅读 , 让不擅长读书的人没有负担地读书 , 并在短时间内提升阅读技能 。
这本书让擅长读书的人 , 可以读更多的书 , 通过读书完成认知升级 。
01
了解“阅读新常识”
很多人读书 , 总是会不自觉地要求自己从头到尾、一页一行一句地直线阅读 , 一定非得全面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方法 , 这是应试教育下产物 。
而如今这个社会 ,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需要的 , 有用的信息 。
读书 , 只要读后比读前略有改变 , 就是有收获 , 哪怕是一句话的启发都行 。
这是“为自己而读”的方法 。
这种方法就是只阅读自己满意的内容 , 哪怕是短短的一行 , 或者每天只读三分钟都可以 。
无论是采取对角线读法、跳跃式读法还是关键词读法都无所谓 , 只要有收获就可以 , 不必为不能全面掌握信息而烦恼 。
新常识一:只阅读自己所需的部分即可 。
遇到不懂的或不容易理解的 , 我们可以先行略过 , 后面随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知识丰富 , 再去读这些书可能会产生新的感悟 。
所以 , 我们没有必要必须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 , 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只看一遍就能100%理解作者意图 , 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
新常识二:短时间+边休息边阅读的效率更高 。
科学验证表明 , 在学习中穿插其他相关事项的“交叉”做法 , 反而会让大脑的记忆得到加强 。
李笑来老师曾在一场分享中提出一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 。
这就跟我们平时发现自己利用休息日的大块时间 , 或者花了几个小时看书 , 效果还没有半个小时的阅读好 。
事实上 , 人的专注力在10到40多分钟就会自动降低 。 此时 , 花再多的时间 , 收获也是微乎其微的 。
所以读书时间长不一定效率就高 , 读书一定要有时间意识才能提高效率 。
这里 , 要特别介绍“三分钟晨读”法 。 即:早晨起床后 , 立刻花三分钟去阅读一本书 。 坚持每天晨读三分钟的人 , 20多天后将会迎来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