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网上海9月1日电 9月1日|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收官 “上海故事”佳作迭出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9月1日电9月1日 , 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 , 阅文集团主办的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 14部获奖作品名单现场揭晓 。 其中 , 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破浪时代》获特等奖 , 书写平凡人生活史诗的《上海凡人传》获一等奖 。 颁奖结束后 , 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宣告正式启动 。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网上海9月1日电 9月1日|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收官 “上海故事”佳作迭出
文章图片
活动现场 ,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阅文集团联合发布的《2022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自2015年首届大赛举办以来 , 阅文集团现实题材作品7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2% , 增速位列全品类第2 。 在政府倡导、内容平台积极响应和网络作家的共同努力下 ,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快速崛起 , 成为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 , 以个体的温情和时代的细节 , 共同汇聚起了人民眼中的‘非凡十年’ 。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 , 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 把创作的触角延伸向宽广的生活现场 , 让网络文学成为了人民奋斗和时代创造最即时的记录者 。
据统计 , 第六届大赛参赛作者为29152人 , 同比增长51.3%;参赛作品达34804部 , 同比增长65.1% , 再创新纪录 。 《破浪时代》从中脱颖而出 , 斩获特等奖 。 该作品对民族科技企业从寂寂无名到誉冠全球的工笔描摹 , 反映了中国制造崛起的艰辛和不可阻挡 。 作者“人间需要情绪稳定”曾在大型高新企业从事营销工作 , 先后在欧洲、东南亚及印度开拓市场 , 见证了中国高科技产品在海外发展的历程 , 这也成为她创作时的灵感来源 。
一等奖作品《上海凡人传》则充满了市井烟火气 , 以朱家的岁月速写展现过去30年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 映照了上海普通人的现实与梦想 , 被读者称作“上海版”《人世间》 。 另一部上海背景的小说《都市赋格曲》 , 以女性视角观察都市家庭生活的真实困境 , 谱写了三位平凡女性的“欢乐颂” , 摘得二等奖 。
讲述“上海故事”的精品佳作迭出 , 也已成现实题材网文发展的一大亮点 。 作为网络文学的重镇和产业高地 , 上海以其融汇古今、兼容中外的文化特性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 , 成为众多作家书写时代的观察样本 , 诞生了《上海凡人传》《上海繁华》等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网文作品 。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网上海9月1日电 9月1日|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收官 “上海故事”佳作迭出
文章图片
此外 , 知名奇幻作家“荆洚晓”转型现实题材创作的首部作品《巨浪!巨浪!》 , 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背景描写大湾区发展 , 斩获大赛二等奖 。 展现敦煌壁画修复技艺的《他以时间为名》 , 为粤北茶商立传的《茶滘往事》 , 记录非洲援建的《在阳光眷顾的大地上》等10部作品 , 在时代现场书写当代中国故事 , 反映了网络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回应大众关切、彰显时代精神的特征 , 获评大赛优胜奖 。
《报告》显示 , 现实题材年轻化趋势显著 。 90后创作者成长为中坚力量 , 占比达43.5% , 本届大赛优胜奖获得者“时不识路”(1992年)、第五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眉师娘”(1998年)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 与创作队伍的年轻化相呼应 , 在累计6000万名读者中 , Z世代占比约4成 。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网上海9月1日电 9月1日|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收官 “上海故事”佳作迭出
文章图片
现实题材创作的专业化也日益提升 。 大部分作者来自教育、卫生、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5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 , 虽然是兼职创作 , 但深入行业的一线经历和充满“烟火气”的个体感受 , 带来了层次更丰富的观察视角 。 他们在作品中塑造了多达188种职业形象 , 如《警探长》中的警察、《与云共舞》中的通信工程师、《智游精英》中的互联网运营等 , 无一不是来自创作者的亲身经历 , 也使作品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 激发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