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豌豆象的外形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昆虫记》豌豆象的外形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昆虫记》豌豆象的外形和生活特征如下:
1、豌豆象的外形
小头,大嘴,身着缀有褐色斑点的灰衣裳,长有扁平鞘翅,尾根有两个大黑痣,身材矮粗,这就是豌豆象的大致模样 。
2、生活特征
一年1代,以成虫在贮藏室缝隙、田间遗株、树皮裂缝、松土内及包装物等处越冬 。翌春飞至春豌豆地取食、交配、产卵 。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进行补充营养后才开始交配、产卵 。
卵一般散产于豌豆英两侧,多为植株中部的豆英上,每雌可产卵700—1000粒,产卵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 。卵期7—9天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英,幼虫期约37天,老熟时在豆粒内化蛹 。化蛹盛期在7月上中旬,蛹期8—9天(此期随收获的豌豆入库) 。
成虫羽化后经数日待体壁变硬后钻出豆粒,飞至越冬场所,或不钻出就在豆粒内越冬 。成虫寿命可达330天左右 。成虫飞翔力强,可达3—7千米,以晴天下午活动最盛 。豌豆象发育起点温度为10℃,发育有效积温为360日度 。
《昆虫记》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
豌豆象[Bruchus pisorum(Linnaeus)]又称豆牛、蛀虫、金壳浪 。属鞘翅目豆象科 。除东北及西藏和新疆、广东、广西外,其他各省(市、区)都有发生 。主要为害豌豆,是豌豆的毁灭性害虫 。仅在田间繁殖,不能在仓内繁殖 。被害豌豆不仅减少重量,而且降低品质和发芽力 。
为害状
幼虫为害豆粒,将豆粒蛀空,每粒只1头幼虫 。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短椭圆形,灰黑色 。前胸背板后缘中间具白色桃型毛斑,侧缘齿突尖向后弯,腹末臀板上的“T”形白毛斑显著 。翅鞘上有平行纹10条,覆褐色至黄褐色细毛 。后足腿节内缘端部有1个长而尖的齿 。卵长0.4毫米,椭圆形,一端略尖,淡橙黄色 。幼虫体长4.5~6毫米,肥大,略弯曲,黄白色,头部小,胸足退化成圆锥形肉突状 。蛹长5~5.5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前胸背板及翅鞘光滑无皱纹 。
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 。以成虫在室内缝隙、包装物、豆粒内、室外树皮下和屋旁杂物里越冬 。次年豌豆开花时飞到田间取食豌豆花粉、花蜜,并交尾产卵 。卵产在豆荚表面,每雌产卵72~380粒 。成虫飞翔力强,有假死性 。劫虫孵化后立即蛀入豆荚的豆粒内蛀食,1粒豌豆仅1头幼虫 。豌豆收获时,大部分尚未羽化的成虫随收获的豆粒进入仓内 。
豌豆象的习性特点:
1、翌春飞至春豌豆地取食、交配、产卵 。成虫需经6—14天取食豌豆花蜜、花粉、花瓣或叶片,进行补充营养后才开始交配、产卵 。
2、卵一般散产于豌豆英两侧,多为植株中部的豆英上,每雌可产卵700—1000粒,产卵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 。卵期7—9天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英,幼虫期约37天,老熟时在豆粒内化蛹 。
豌豆象Bruchuspisorum昆虫纲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Mylabridae) 。又名豌豆蛀虫、豌豆牛 。它是豌豆害虫 。除在田间侵入豆粒为害外,并能随同豆粒收获入仓和调运而传播蔓延,因而也是一种仓贮害虫,曾被列为中国国内检疫对象 。
【《昆虫记》豌豆象的外形和生活特征是什么?】成虫体长约5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触角锯齿状鞘翅后半部有白色毛斑排列成的斜纹后足腿节内缘近端部有一长而尖的刺 。卵长约0.7毫米,椭圆形,淡橙黄色,一端长有2条长丝用以粘附豆荚表面 。幼虫体长4.5~5毫米,近圆筒形略弯曲,乳白色,体节多皱,胸足退化成突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