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9月1日|焦点访谈:天地同心 向前一步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9月1日 , 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执行了首次出舱任务 。 这也是问天实验舱在轨运行以来的第一次出舱任务 , 备受瞩目 。 两位出舱的航天员陈冬、刘洋经受住了极端环境对他们身体和精神的极大挑战 , 与留在舱内的蔡旭哲和地面飞行控制人员配合默契 , 圆满完成了这次的出舱活动任务 。 这次出舱活动都有哪些亮点 , 执行过程中又有哪些新设备亮相呢?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9月1日|焦点访谈:天地同心 向前一步】北京时间9月2日0时33分 , 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 , 完成出舱活动期间的全部既定任务 , 陈冬、刘洋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 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9月1日的18时26分 , 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 , 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 , 开始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第一次舱外之旅 。 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从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出舱不同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是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舱的 。 相较于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 , 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内部空间更大 , 有将近14立方米 , 舱门也更加宽敞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9月1日|焦点访谈:天地同心 向前一步
文章图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说:“气闸舱的舱门直径是1米 , 原来的舱门直径是850毫米 , 是允许航天服通过的最小直径 , 1米是相对来说更舒适的一个直径 。 ”
不仅更大更舒适 , 气闸舱作为一个专用的出舱通道 , 所在的位置还有不少便利之处 , 将成为以后航天员出舱的首选 。
朱光辰说:“气闸舱的位置在整个密封舱的尾端 , 就是盲端 , 从这个位置进行出舱活动 , 对其他舱段不会有太大影响 。 比如说由节点舱出舱 , 节点舱泄压之后 , 整个舱就不能进人了 , 整个空间站的交通就要临时中断一段时间 。 但是由问天的气闸舱出舱 ,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 ”
因为是首次启用气闸舱出舱 , 航天员出舱顺利与否是技术人员最关注的焦点 。 这次出舱和过去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 , 气闸舱的出舱口朝向地球 , 从这里出舱的时候 , 航天员直接看到的就是地球 。
朱光辰说:“两个口的位置不一样 , 完全由空间站的设计和有效载荷需求的设计来考虑 , 核心舱的出舱口放在朝天的方向 , 因为朝地的方向要对接载人飞船 。 实验舱以实验为主 , 朝天方向有利于开展暴露实验 , 所以把这个位置留给有效载荷了 , 这样人出舱由对地的方向出舱 。 ”
出舱就看到地球 , 这也给了航天员一个很明确的方位感 。 于是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后 , 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员、地球、问天机械臂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 。 航天员出舱时 , 在固定好双脚的限位器以后 , 再把舱外操作台固定到限位器所在的平台上 。 从外观上 , 这次出舱所使用的装备看上去和前几次差不多 , 但实际上 , 技术人员进行了不少细微的优化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9月1日|焦点访谈:天地同心 向前一步
文章图片
根据此前航天员出舱后的反馈 , 这次航天员出舱所使用的工具从重量、材质等都进一步进行了优化 , 这个舱外操作台跟过去比就轻了四公斤 。 一般人理解 , 太空上没有重力 , 航天员拿起来似乎并没有区别 , 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样的调整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宇航产品设计副主任工程师王哲说:“几个主承力的结构 , 材质这次进行了一定程度优化 , 使整体质量 , 包括它的质心、转动惯量都降低了 。 因为航天员操作的时候 , 是扶着它最下边的扶手 , 舱外操作台的质心越接近手部的位置就越好操作 , 惯量越小 , 摆动的时候就更省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