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我去了中国最大的 Web3 聚会,发现人们想要的不是 Web3( 四 )


我移动了一下放在桌面上的手机 , 悄悄地对准我的面部打量了一下 。 没戏了 。 那是一张毕业之后长期生活在一线城市 , 被大都市的压力长期挤压的、踌躇的、即便没有皱眉别人也会觉得你长得过分郑重的脸庞 。
我有点沮丧——作为一个几乎活在了工作里的打工人 , 脑海里再次浮现出我这张早衰的老脸 , 心想 , 我还没入门呢 , 这个新领域怎么就把我关在了门外?
转念一想 , Web3 到底是什么?
简单回顾一下 Web3 提出的背景:2013 年 6 月 , 一位名叫斯诺登的年轻人 , 曝光了美国大规模监控本国公民和外国政府的「棱镜计划」 , 一大批美国科技和互联网巨头参与其中 , 西方世界对互联网巨头和中心化的不信任达到了顶点 。
受「棱镜门」的启发 , 2014 年初 ,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提出了 Web3.0 的概念 , 他希望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 , 能让人们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数据不被 Web2 的互联网巨头滥用 , 从而掌控自己的数字资产 。 这是 Web3.0 最初的愿景 。
而当下 , 它已不仅是个技术概念了 。 在去中心化的治理愿景之外 , 我们在现有的生活中得不到的 , 幻想着的 , 遥望着的 , 但纵身一跃或者打破常规又可以努力触摸到的东西 , 都被寄予到了 Web3 这个概念上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想象力 , 每个人对 Web3 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 比如一个公号的宣传文案如此形容一件事 , 「符合 Web3 的自由与酷」 。
倘若是在 2015 年那个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 , Web3 这个赛道也不一定会吸引如此多的注意力 。 而在资本寒冬、经济停滞的当下 , 互联网等赛道纷纷熄火 , 商业航天、芯片等硬科技赛道又和大多数人离得较远时 , 大家蜂拥而上 , Web3 赛道承载了过多本不应该属于它的叙事和寄托在它身上的过于理想主义的愿望 。
那些都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 。 这个时候 , Web3 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 就像每一个概念、风口的背后 , 都是人们对新机遇、新财富的追逐 。 Web3 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种能够引起强烈共鸣的情绪、精神 。
印象笔记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 , 没有感受到内卷的受访者仅占比 5.7% 。 最近这几年 , 「内卷」、摆烂、躺平成为了热词 。 在上一个时代红利消退之后 , 而下一个普通人能够抓住的机会又似乎遥遥无期 。
当你辛苦加班、丢掉了生活 , 而赚的钱仅仅是够看病、弥补自己身体的损耗时 , 生活摇摇晃晃 。
那些对 Web3 赛道无比憧憬的人里 , 有多少又是为了逃离这样的剥削系统 。
多数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 就像我们在以兴趣为主题的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时 , 首先亮出来的是工作上的、功利的身份 。 他首先是活在那个工作身份里 , 然后才是自己 。

失去主办方之后的某个自组织的分享现场

一位从北京离开 , 定居大理从事 Web3 开发的朋友告诉我 , 在大理 , 大家更关注你这个人本身 , 而不是你的职场身份;在这里 , 你不是个工具 , 你不需要努力扮演一个商业螺丝钉 , 你可以有点生命力 。 这让人舒服多了 。
或许 , 我们需要的不是 Web3 , 而是渴望过上好日子 , 不用内卷 , 不被裁员 , 可以获得体面的报酬 , 可以享受阳光 , 可以不用被无意义的工作透支健康 , 可以尽情释放创造力 。
它是叫 Web3 , Web5 , 还是 Web8 , 不重要 。 如果人们借由 Web3 开始觉醒了的话 , 那是个好事情 。

05 「不合时宜」
会议再次中断 。 Jay 趴在桌子上 , 将电脑移到一旁 , 试图快速在不到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得到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