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选模式,车企的强强联合OR华为全面接管?( 二 )


在这种模式之下 , 原本是主机厂与华为的“二人转” , 却活生生地演成了华为的“独角戏” 。 就像问界卖得越来越火爆 , 而赛力斯的存在感却一直在减弱 , 消费者买的是“华为问界” , 而非“赛力斯问界” 。 甚至有传言 , 赛力斯将主机厂最为看重的数据也交给了华为 , 由华为进行分析推动问界车机、智驾的OTA 。 这样的深度绑定 , 万一有一天华为拂袖而去 , 赛力斯将被直接打回原形 。 真的那个时候 , 回顾起这段合作 , 一地鸡毛不至于 , 但赛力斯得到了什么也真说不上来 。 希望张兴海不会看见这一幕 。
与此同时 , 智选模式也让主机厂对华为造车充满警惕 。 2年前 , 华为就已经具备了造车的实力;经过对智选模式问界的运营 , 华为又确认了在用户端的号召力 , 这也助长了华为对智能汽车的“野心” 。 技术实力、用户流量、高层的态度 , 再加上“三年禁言期”马上就到了 , 让人不得不怀疑 , 华为终将下场造车 。 更令人担忧的是 , 智选模式带来的这种“怀疑” , 也会牵连HI模式和零部件供应模式业务的开展 , 这种缺乏信任基础的合作 , 很难说能走得有多长远 。
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担心的问题:华为智选模式会不会带来严重的同质化 。 按照余承东的意思 , 主机厂把所有事情交给华为是最好的选择 。 “鸿蒙座舱是全球体验最好的座舱 , 没有之一 , 而有一些车厂用了我们的模块 , 用了我们的鸿蒙系统 , 但交互的人机界面、UI用了他们自己做的方案 , 我体验了后很垃圾 。 ”“选我们车BU的那些企业 , 包括国企央企 , 要品牌没品牌 , 要渠道没渠道 , 要零售没零售 , 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 , 没有哪一项行 , 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 , 他能干过谁?如果我们不入场 , 帮助车企把车的设计和体验做好、卖好 , 这商业根本不能闭环 。 ”
华为|智选模式,车企的强强联合OR华为全面接管?
我们假设一个极端情况 , 如果华为的智选模式最终一统中国汽车制造行业 , 那将是消费者的灾难 , 也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拦路石 。 在智能化的进程中 , 汽车行业必须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 造出更多具有个性化的产品 。
华为 , 正以强大的研发实力创造中国企业的新时代 。 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都有着深厚的积累 。 对于正在借助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的中国汽车而言 , 华为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 。 然而在具体的实操层面 , 我们其实并不希望看到华为简单粗暴地把手机营销的那一套搬到智能汽车上来 。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依靠渠道、营销以及用户口碑 , 冲起一定的销量 , 但它既不可复制更不可持续 , “中华有为” , 逐渐变成了妄为 , 华为多年构建起的民众信任也正在流逝 。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 , 华为的ICT技术能够在汽车行业内有更深入、更广泛、更尖端的应用 , 能够让华为的智能化基因真正融入在中国自主的汽车产品中 。
就像华为真正的掌舵人任正非在内部信中强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 , 要减少科研预算 , 加强商业闭环 , 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 , 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 , 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 ”
任老对于华为造车的政策核心始终是“聚焦”、“模块”与“利润” , 这是一位历经风雨、几经浮沉的智者务实之言 。 对于取得了不错成绩的华为智选而言 , 也许此时更应该放缓脚步 , 审视自身 , 抓住核心 , 方能有舍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