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本屡次拿下诺奖和所谓工匠精神压根儿没关系?
笔者按:今天 , 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想必近期网络上会有大量关于日式工匠精神和获得诺贝尔奖关系的讨论 。 本文作于2018年诺奖季 , 为笔者本人在日七年的所想所感 。 如今笔者已在日本学习工作九年 , 截至目前仍然坚定保持上述观点 。
国庆黄金周期间 , 所有的媒体都在追问 , 为什么日本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奖 , 言外之意便是 , 为什么中国获得不了 , 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在哪里?
日本新世纪以来屡次斩获科学类诺奖 , 奇怪吗?当然不奇怪 ,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里 , 仍然会有多位日本科学家问鼎该奖项 。 可以说 , 日本未获奖的诺奖级成果两只手也不见得能数得过来 。
但是 , 我认为真正应该奇怪的 , 是国人 , 特别是很多科研工作者以及媒体人对日本屡屡得奖背后原因的解读 。 在他们的观念里 , 日本人能够获得诺奖主要是民族性格中的踏实勤勉 , 言下之意当然就是中国人浮躁功利 , 注定无法诞生诺奖成就 。
然而 , 我在日本顶尖学府六年的求学以及工作经历告诉我 , 日本人获得这么多的科学类诺奖跟他们的民族性格关系极小 , 甚至可以说 , 日本的民族性格对日本的科学研究乃至技术开发 , 可能还有极大的制约作用 。 而且 , 日本在科研领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牛 , 中国也绝对没有大家认为得那么弱 。
想得诺贝尔奖 , 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想要斩获这项人类科学的桂冠 , 最大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是雄厚的国力 , 尤其是平均到每一位研究人员身上的科研经费 。 自诺贝尔奖诞生一百多年来 , 科学诺奖几乎全被欧美日瓜分 , 完全可以说诺贝尔奖得主数量与该国综合发展水平正相关 。 但是 , 如果细分欧美日三方的获奖情况 , 我们还能够发现另一个非常显然的规律——诺奖得主的诞生潮要滞后于该国经济发展的跃升 。
举个例子 , 在1901到1950年的50年间 , 54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 , 只有10位美国人 , 1位印度人 , 1位日本人 , 其余全部是欧洲科学家 。 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 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确实是世界经济和科研的中心 。 而美国的崛起从1894年GDP超越英国开始算起 , 到20世纪中叶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 。 二战后 , 美国奠定了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 从那时起 , 美国获得科学类诺奖的人数开始井喷 , 到目前大概占到全部获奖者数量的一半 。 同样地 , 日本从明治维新起走上工业化道路 , 最终在二战后经济起飞 , 这才为在进入新世纪后18年16人获得诺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文章图片
不同年代获得诺奖的人数和国别统计 , 注意30年代的美国和2000年后的日本 , 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338495/
说白了 , 经济基础积累超过一定时间 , 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 , 诞生诺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人类的知识永无边界 , 科学家们的探索也不会停止 , 但是 , 科学研究所必须依赖的物质条件却越来越不能缺少 。 不可否认 , 中国研究机构目前所配置的先进装备数量已经非常庞大 , 但落实到每位研究人员身上仍有捉襟见肘之感 。
举个例子 , 我们实验室的一位访问学者 , 来自江苏省某211高校 。 但即便是这样地处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本身也具有一定实力的学校 , 仍然面临实验机时严重不足的问题 。 据他说 , 学校预约大型设备的系统在开放时和抢购火车票类似 , 甚至有学生开发了利用软件漏洞抢刷设备机时的脚本 。 这样的情况在日本几乎不存在 , 以至于设备空置机时经常超过有效利用时间 。
- 普莉希拉|祖籍徐州的普莉希拉,嫁全球第5富豪扎克伯格,坐拥6530亿被说丑
- 攻克|打破日本垄断!售价7亿元的设备被中企攻克,已开始量产
- 任正非|任正非与孟晚舟的姓氏为什么不一样?
- 苹果|马化腾称,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这是谦虚说法还是有所顾虑?
- 能量密度达500Wh/kg!日本开发出新款锂空气电池
- 物联网|据说,物联网也可以称之为“一张想想的网络”,物联网世界是梦
- 微信聊天最令人头疼的场景是什么?一定有人会说是对方发来一连串语音还都是超过30秒的长消息...|终于!微信上线万众期待的新功能!网友:总算等到了
- 芯片|据称索尼和台积电计划在日本投资70亿美元建芯片工厂
- |电脑界有两种说法“高U低显”和“低U高显”,你们觉得哪个合理?
- 任正非|假如美团外卖关闭了,对当今社会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