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何以2次拜会稻盛和夫?看日本诺贝尔奖“井喷”,全明白了
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泱泱大国的架子 , 是否准备好了“以日本为师”?
在2001年和2011年 , 任正非曾两次赴日拜访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 请教日本企业战后可以快速崛起的方法 。
回国后任正非坦言:“我们多是数学家 , 而日本更多的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 必须要重视基础教育、基础研究 。 ”
文章图片
一、为何日本会出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
回想20年前 , 2001年 , 日本曾经向全世界宣布 , 要在50年内拿到30个诺贝尔奖 。 此话一出 , 被很多中国学者笑掉大牙 。 结果就在2001年当年 , 野依良治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 , 实现开门红 。
20年过去了 , 算上新出炉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真锅淑郎教授 , 日本已经有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其中2000年以来共有20位 , 全球排名第6 , 平均每年获1个 , 日本堪称诺贝尔奖“收割机” 。
文章图片
而这样的“井喷”现象历史中只发生过三次 , 一次是20世纪初的德国 , 一次在二战后的美国 , 第三次便是21世纪初的日本 。
为何日本会出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
1、战后经济活力的恢复
从1955年~1973年 , 日本经历了战败重整后 , 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 GDP年均增长率为10% 。 并在上世纪60年代超越西德 ,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 20世纪70年代的10年间 , 全球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 , 但日本经济不降反增 , GDP增长了1.8倍 。
2、教育改革
从1960年开始 ,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 , 日本决心振兴本国的科学教育 , 每年拿出国民收入2%用于基础教育 。
文章图片
近2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基本都是在战后接受高等教育的 , 而且大多集中在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日本国立大学 。
3、科研经费稳定增长
科技发展需要人才、设备、经费 。 搞科研不能只凭主观能动性 , 经费才是首要驱动力 。 有钱才能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 , 才能招揽优秀的人才 。
到1970年时 , 日本每年的研发投入已经是1960年的6.48倍 , 给大学投入的经费更是增长了7.1倍 。 1975年 , 日本的研发经费达到2.62万亿日元 , 超过英、法两国研发经费总和 。
4、对待失败的态度
如今日本获得诺贝尔奖得主在大学读书时的导师 , 大多经历过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 对科技立国有着切身的体会 , 对急功近利的不屑一顾 , 和对失败异乎寻常的包容 。
文章图片
比如在一次研讨会中 , 当一个学者的研究出现问题 , 没有人会指责这位学者 , 大家会聚在一起研讨错误出在哪里 , 为什么会犯错 , 如何改错 。
二、为何中国没有诺贝尔奖“井喷”现象?
人们常说从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开始 , 日本有过一段“失去的30年” , 但细致深挖 , 我们发现日本尖端科技产业却从未掉队 。
在芯片半导体领域 , 全球芯片界的“霸主”英特尔公司生产芯片的19种必备材料中 , 有14种由日本公司供货 。
在高端精密仪器领域 , 日企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的准分子激光器是荷兰ASML光刻机的核心部件 。 全球6台重离子癌症放射治疗设备 , 五套在日本 。 日本更是在人工智能、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等高科技硬件领域实现突破 。
- 任正非|任正非与孟晚舟的姓氏为什么不一样?
- 华为|华为任正非最新信件曝光: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 5G|华为利用5G毫米波发现园区入侵者,这让美国5G联盟情何以堪
- 都匀一中|任正非新春致母校信曝光:现在虽是冬天,但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 接班人|任正非儿子任平,会是华为接班人吗?他比父亲还低调许多
- 任正非|假如美团外卖关闭了,对当今社会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任正非说对了!19亿美元拆除华为设备后,美国5G有新消息!
- B费全场数据:2次射正打入2球,3次抢断、1次拦截
- 任正非|超图云原生GIS平台获华为云最高等级技术认证
- 董明珠|向任正非学习,格力推行狼性管理,董明珠:违反制度的元老也得走